反复道德境界的人物代表历世真仙体道通鑑卷之五十二

道德境界的人物代表历世真仙体道通鑑卷之五十二

刘混康,字志通,晋陵人。其上世皆不仕,母朱氏于宋仁宗景祐二年十二月二日茅君下降之夕,梦一羽士入其室,觉而生混康。年十三,依本郡太和观道士湯含象受业,嘉祐五年试经为道士,脱落世故,每日閱道书,在洞经妙旨中独心得之。

患世无明师,他乃散髮登壇,以天为宗。一日,有羽人同造其庵,与庵主毛奉柔言:“汝即此居,以神守中,其德惠及人,当无愧于前人矣。”又顾混康额间曰:“此无作之地,为道所尚,不可以有疵也。”

混康由是勤行利人,由远及近,被尊为宗仰。哲宗时召至京师,被赐所居庵名元符观。徽宗即位后,又被召赴闕皇朝通鉴纪事云:“混康有节行,为神宗所敬重,所以上礼信之。”崇宁二年,他请求归山,但七月被用观妙先生朱自英奏请,并授予“葆真观妙先生”的号份。此外,还获得了金勑,并赐号“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大观二年四月,他与徐神翁、张虛靜等一时复会于上清储祥宫,并各賜道院以居。

王筌字子真,本姓王,因避讳改名,是鳳翔陽平人的儿子。他父亲登科的消息传来,一家满堂喜庆,而他却在郊外闲逛。在甜瓜园里,他遇到了一个野妇,她因病体羸弱,只能抱着自己的孩子求助于王筌。王筌给了她几根甜瓜,让她带回去吃,这样野妇才离开了。但是当他准备跟随那位羽迹显赫的老者到达洞天福地时,却被告知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位高级的修炼者。

徐守信,又称海陵神翁,是海陵地区的一个普通百姓。他曾是一名天庆观的傭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即使身处困苦,也从未怨言。一度失去了工作后,他变得更加淡泊宁静,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若无睹。当他的同僚们因为疾病而陷入绝望时,他却能够安然面对,从容应对,最终竟然治好了他们的病症。

张潤子,不知何许人也。他常常穿梭在嵩高山中,与众多 道士精舍保持着联系,但他从不接受任何报酬或赏赐,无论寒暑如何变化,都坚持自己的方式生活。在一次偶然的情形下,他留下了一首诗:

溟涯深藏大道根,

槁形存志默然昏,

霏霏雨洒昆仑路,

浩浩风轰瀚海门。

日月气交金鼎暖,

乾坤爻动玉炉温,

须将此理生前煉,

莫学凡夫死後論。

这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对未来命运的预感。不久之后,在宋徽宗崇宁三年的一次偶遇中,他突然消失在空中的云雾之间,没有留下任何踪迹,只留下一句遗憾的话语:玉皇有诏,我升天矣。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据说只有达到极高层次的人才能听到这样的诏命。而他的徒弟们则开始怀疑,他们是否真的见证过这样一个奇迹般的人物?

祝大伯,不知何许人也。他曾是一个普通的地主,但由于某些原因,一直保持着一种隐逸生活态度。在一次偶然的情形中,一位贵族向他求教医药知识,而祝大伯却只回答说:“我不是医生,你应该找真正懂得医术的人。”但很快便告诉贵族自己有一种特殊力量,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这件事传开后,使得祝大伯成了人们口中的传奇人物,有关他的故事遍布四方,每个人都渴望亲眼见识一下这个能够治愈一切痛苦者的秘密。

刘益,是京兆蓝田人的儿子,从小就隐居山林,以致于长成一副强健如铁的大汉。但是尽管如此,当宋宣和初年的冬季来临的时候,那个地方发生了一场巨大的雪灾,使得道路泥泞难行,而刘益却毫不介意,用脚步轻松跋涉过去,就像履着平坦的小路一样。这件事情很快就在朝廷内外传开,使得徽宗帝非常惊叹并决定亲自召唤他进宫,但是刘益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位置应该是在荒凉的地方进行修炼,而不是在繁华都市里走动。

魏二翁,是濮州雷泽地区的一个农民,从小就显示出超凡脱俗的一面,如同七十岁老人的模样,却能用手指轻易地画出细腻的小图案,或是在雨雪暴风骤浪的情况下仍旧坚持耕种,这些都是旁边乡里的居民无法理解的事情。当有人试图盗取他的财宝或者想要了解一些秘密时,他们总会遭到魏二翁冷漠的声音警告:“你需要我吗?如果没有,我将不会再说话。”

王老志,则是一个更为著名的人物之一。在沂州公吏追问他的时候,便以诗句答复:“多年退罢老公人口麻数百根,全是我笔头挽撚得,一枝枝上有冤魂。”最终拒绝了那个公吏,然后转身离开。而当饶口欲窥探其奥秘时,则被告知要么迅速离开,要么就必定遭遇灾难。饶口虽然害怕,但还是选择逃离,只听见背后的雷声电闪雨滂起,同时马匹陷入泥泞无法移动,然后躲进土室避免危险,最终仅以屈膝乞救而幸免生命。那以后,“洞微先生”这一称呼便一直伴随着他的名字,让每个人都不禁想象得到更多关于这位古代仙侠的事迹。而对于那些还未踏入修炼门庭的大众来说,他们只能继续寻觅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那里隐藏着永恒且无法触摸到的智慧与力量。不过对于那些已经踏上了修炼旅程的人来说,那里的道路似乎并不遥不可及,它正等待着他们去发现那个属于自己真正身份的地方——一个世界,其中包含一切可能性的领域,以及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心灵状态——一种叫做“仙”的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