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经典:外物的比喻》
本篇探讨了“外物”的概念,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的深刻见解,阐述了顺应自然、反对矫饰的哲学思想。全文共分为九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以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寓言来说明如何在复杂的人生旅途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晰。
第一部分至“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强调了对于世俗利害得失追求过度的心理崩溃,并指出追求虚幻之事终将导致精神疲惫。
第二部分至“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借庄周家贫困前往借贷的情形,说明顺应自然、依其本性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至“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通过任公子钓大鱼的故事,讽刺眼光短浅好发议论者,比喻治理世事的人必须立志有所大成。
第四部分至“无伤口中珠”,批评儒家表面倡导诗礼实则干预私欲,不正直。
第五部分至“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讲老莱子训诫孔丘,提倡顺应便能每事成功的主张。
第六部分至“与能言者处也”,用神龟被杀的事例说明知晓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去做,以免自食其果。
第七部分至“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通过庄子和惠子的辩论,阐释了无用的东西也可以成为有用的道理。
第八部分至“亦神者不胜”,讨论修养生命力,不受外界扰乱,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核心在于内心空虚,因为只有空虚才能容纳一切,也才能顺应一切变化。
最后一节进一步阐明顺应自然观点,对抗矫饰和操持,有助于达到忘我的境界,最终实现遗物而忘我,即得意而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