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改革家:寇谦之的奇迹
一、巧遇异人成兴公
寇谦之,字辅真,是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人,他的父亲寇修之是太守,而他的长兄寇讚却在三十岁就成为县令。从小,寇谦之就对做官没有兴趣,他一心只想学道。他从家中的道器、道书以及自己学到的道术中寻得了无限乐趣。他每天诵经打坐,炼乳气功,服药饵,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无法获得仙境的灵效。
有一天,寇谦之在姨母家串门时遇到了一个叫成公兴的帮工,这个人形貌奇特,身体魁伟且力大无穷。在成公兴的帮助下,寇谦之一开始有所进步。他们一起隐居嵩山,一直修行达三十年。
二、托神降授天师位
在嵩山期间,成公兴传授了所有秘诀给寇谦 之,他们共同研习,并开始招收弟子讲经施术。后来,当北魏神瑞二年(415年),太上老君降临嵩山,对寇谦 之说:“你堪为师,你将《云中音诵新科》赐予你,请整理我宗。”自此之后,作为“天师”,他宣扬并整顿了“天师道”。
三、宰相引荐跃身国师
不久之后,在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的始尧元年(424年),正当秋高气爽的时候,一位名叫张曜的人将他接到宫中,让他暂住在自己的家中。这时,他认识了一位名叫崔浩的大儒,这个人的影响力极大,因为他是朝廷近臣,而且主张汉化,因此非常合适作为他的支持者。当崔浩推荐他给太武帝后,不久便被任命为“国师”。这个职位使得他的影响力更加巨大,从而使得整个国家都接受了他的思想和实践。
四、大显神手用儒道治国
为了更好地取得皇帝的信任和利用儒学来治理国家,他与崔浩合作,用儒学和道教相结合来治理国家。在军事行动中,大显神手,有一次关于是否西伐大夏的问题上,也通过祈问占卜决定最终采取战略行动。而这些举措都加深了人们对于他的尊重和信仰,使得他成为了一代宗师,并为中国文化贡献出了宝贵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