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道教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孙思邈,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教宫观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
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贫穷有志探求仙道,他出生于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一个贫穷农民家庭。自幼遭受风冷,缺吃少穿,他经常生病,为寻医看病几乎化尽了家的收入和田产。
聪明过人,每日能诵读千余字,他很受老师器重。在洛州总管独孤信路过华原,无意中遇到了这个爱学幼年的孙思邈,这让独孤信十分惊奇。他料定这孩子将来不会被重用,但深感其见识高超。
后周宣帝时期,大将军扬坚辅政下诏征召孙思邈为国子博士,但他托疾不就任。他曾对人说:“过此五十年,当有圣人出现,我才出来帮助他,来济世活人。”因此,在太白山继续研究道教经典,并博览众家医书,最终功满道成成为一名恪守道规,无师自通的道士。
他的医疗保健标准是“救疾济危”、“无欲无求”,广积善德务欲成仙。他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籍记载了大量实用的草药配方和治疗方法,是当时乃至今后的医学宝典之一。他的三教合融思想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唐代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下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等名医撰写《唐新本草》,并请孙思邈参与编纂。此书共五十五卷八百四十四种药物,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对后来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特殊情况下,他还曾随唐高宗出游,与许多当朝名士结交,如宋令文、孟诜、谢季卿等,都拜师问学。卢照邻更拜孙思邈为师,并从师学习推步、导引天文、养生等知识,最终成为唐代著名的仙论家之一。
最后,在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孙思邈撰成三十卷《千金翼方》,这也是他的另一项重要贡献。这一年冬天,孙思邈去世,其遗言要求薄葬,不藏明器,不奠牲牢,其尸体停放月余颜貌如生,有传说认为他可能已经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