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奇迹:孙思邈,世称药王,生于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自幼遭受风冷、缺吃少穿,他为了寻医看病,几乎化尽了家的收入和田产。
他聪明过人,每日能诵读千余字,深受老师器重。十七、八岁时,他的学问积累了不少,对《老》《庄》及百家之说有所研究,也喜欢佛教经典。后来,他隐居秦岭太白山中,在那里继续研究道教经典,并博览众家医书。他认为道在身内而不在身外,只要潜心静性、炼气养形,即可达到养炼目的。
孙思邈不断总结仙道经验。他认为修道之士飞升成仙必须修德积善,积善愈多,仙阶就愈高。他选择了“济世活人”的医疗保健,并制定了“救疾济危”“无欲无求”的标准,以广积善德务欲成仙。
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在他的著作中,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记载了单方、验方和名人的治疗方法,可见其功夫之深。此外,他还撰写了一些医学书籍,如《备急千金要方》,内容包括诊疗、针灸等,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医学资料。
孙思邈与朝廷保持着密切联系,被唐太宗召至长安,当时宰相魏征受命撰写前代史书,有关史料恐怕不准确,便多次请教孙思邈。由于他的学识和贡献,被授予谏议大夫职,但他坚决辞谢。当时全国瘟病流行,一些僧人、道士借机以“秘丸”欺骗患者,大发横财。这时候孙思邈得知这个消息后,就隐居耀县城东的五台山,在那里精心炼丹制药,以备将来为民治病。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等人会同名医撰写《唐新本草》,并让孙思邈参与编写,这部国家药典共五十五卷,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在此过程中,他对陶弘景《本草》的订正增补,以及自己曾实践有效的药草都有所贡献。
除了医学方面的贡献外,孙思邈也是一位文化人物,对儒、佛精华充实道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如《丹经》、《摄生真录》、《福禄论》、《五兆算经》和《明堂经图》,还为《老子》、《庄子》作注,为后世传承留下宝贵遗产。在晚年的生活中,他回到华原五台山,与天地合一,最终圆寂于开耀元年(公元681年)。
截至今日,“药王殿”、“药王庙”,以及各类纪念品,都证明了孙思邈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的地位。而他的作品如《千金要方》(又称为 《备急千金要方》,共三十九卷)、_chanyingyifang》(又称为 《备急万毒总引》,共二十四卷)等,被誉为医学圣典,其影响力远超出当时的人类知识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