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发展 公元184年,东汉王朝爆发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起义虽然很快被,却彻底瓦解了本已不堪、千疮百孔、社会矛盾尖锐突出的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汉灵帝去世后,东汉王朝迅速陷入无政府状态,地方牧守相互吞并,武力割据,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经过数十年的兼并,最后形成以曹操、孙权和刘备为首的三大武装集团。公元220年,曹操子曹巫逼迫汉献帝禅位,建国称帝,国号魏,刘备、孙权也分别称帝、称王,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史称“三国”。公元263年,魏军灭蜀。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建国号晋。公元280年,晋灭吴,统一天下。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不久,西晋王朝迅速陷入内乱,“八王之乱”发生并延续十余年,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无数百姓死亡流离。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乘机纷纷起兵,西晋王朝迅速瓦解。公元316年,晋憋帝被前赵政权俘虏,西晋灭亡。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即位,东晋王朝开始,并延续一百多年。其间,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陷人巨大混乱,先后建立过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史称“十六国”。其中由羯族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氏族符氏建立的前秦政权都曾短暂统一北方,不久即告瓦解。之后,兴起干阴山一带的鲜卑族拓跋部日渐强盛,逐渐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建国号魏,统治中国北方达一百多年,史称北魏。公元420年,刘裕篡夺东晋政权,即皇帝位,国号宋,与北魏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之后,公元479年,萧道成墓夺刘宋政权,即皇帝位,国号齐.公元502年,萧衍篡夺萧齐政权,即皇帝位,国号梁。公元548年,梁朝发生侯景之乱,江南士族遭到重大打击。公元557年,之篡夺梁朝政权,即皇帝位,国号陈。在北方,公元535年,北魏王朝发生,形成东魏、西魏两个政权。之后,东魏于550年被北齐取代,西魏则于557年被北周取代。公元577年,北周灭亡北齐.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即皇帝位,建国号隋。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亡陈朝,统一中国。从420年到589年,由于南北方政权相互对峙,史称“南北朝”。 从东汉末年至隋代统一中国的四百多年间,中国陷入空前而持久的状态,人民遭受了巨大苦难。的也打破了两汉时期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老庄思想兴盛,玄学清谈盛行.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本土宗教道教也得到极大发展,学术和文艺空前自由,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大的社会环境中,中国书法艺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肇端于汉代的草书、行书和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流行,并为士族阶层所接受,特别是行书和草书,更成为士族知识分子间情感交流最优美手段。到南北朝中晚期,楷书成为汉字书写的正体,获得飞速发展,也成为当时及后世碑铭书法的主要书体。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适应新书体的技法规范也日渐成熟,各体书法自身所具有的美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基于日常书写实用的汉字书写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国传统艺术最重要的门类和基础。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从曹魏到西晋时期是新书风的形成时期。人们在私人场合日常使用的书体有楷书、行书和草书等,而正式场合,特别是宫殿门榜和公私碑志则仍旧沿用旧有的篆书和隶书以示其庄重。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以洛阳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新产生的行书和楷书比较流行,草书正在由章草向今草转变。而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东吴地区,旧的篆、隶书体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新产生的行书和楷书和逐渐向今草演变的草书是流行于文化发达地区的社会时尚。第二个时期是东晋时期。这一时期,由于中原大乱,司马氏政权南迁江左,大批中原士族南迁,并将艺术时尚带到东南地区,中国书法艺术的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了以建康(今江苏南京)和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伴随着这种转移的是今草的定型和在王、谢等门阀士族带动之下以尺犊书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行书和草书的大发展。而北方地区的书风仍然延续汉末魏晋以来的旧传统,以篆书、章草和隶书为主,隶书虽然发生改变,但余迹未泯,古拙厚重。第三个时期是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南方士族书法继续发展,北方则受到南朝士族书风的持续影响,楷书逐渐消除隶书笔意,到南北朝晚期逐渐演化出融合南北风格气韵的楷书,并为唐代楷书艺术的兴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