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学者,我曾有幸参加了第十二届国际道学研讨会(以下简称该会为Dao2018),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权威与真实”。在准备参会论文时,我一直犹豫不决,是否应该从自己的研究中抽取内容以符合会议主题。最终,我决定撰写一篇全新的文章,以便更好地融入会议的主旨。
我的文章题目为《以身修真 得道合天——道教几个核心概念的身体渊源略探》,这篇文章是我多年的研究成果,其中特别关注于“真”的探讨,以及遵强昱先生对此方面工作的指导。在提交论文摘要后,我随即注册并等待大会召开。
在5月31日,彭涟道兄专程来京参加Dao2018,我们计划一起参访通州佑民观,但由于途中堵车,他放弃了行程。我和汪桂平教授继续前往佑民观,并进行了一场充满收获的参访活动。
6月1日,我们抵达北师大校园,开始了大会第一天。上午开幕式和全体大会期间,我见到了许多熟悉又新知的朋友。此刻,宗树人教授关于全球道教发展的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当我举手支持他的观点时,一些与会者也表示同意,而胡百涛博士则持有不同的看法。这场互动让我意识到,在解读和定义传统文化时,不同的声音和理解都是必要且宝贵的。
下午分组小会期间,我先后参与了Medieval Daoism 和 Daoist Art 分别的小组交流,这些交流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也让我深感学术界内外部不同领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在晚餐时,与陈云博士及其他同事们分享我们的见闻和思考,让我更加坚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各界,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对话就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通过这次经历,不仅增进了解中国道教门派,还促使我对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能力有所反思。虽然英语不是我的母语,但在面对不同背景的人群时,有着较好的日语水平也是一个优势。不过,也认识到自己需要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这段经历不仅加深了我对中国古代文化以及其现代影响力的理解,也激励我持续追求更多知识,为将来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