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诗解微明2道无正而正 题文诗:至道至无,至无而有,至状无状,至象无象,至道至正,不正而正,无声有声,无转能转,无声之声,而曲节成,无转之转乃能致远;瑟瑟不鸣,弦以声应;轴不己运,卅辐各旋; 至有至无,至正非正,知书德衰,小德害义,小善害道,小辩害治,大辩伤治。苛悄伤德,小见忘大,大爱忘害。大正不险,所以民易导; 至治优游,所以下不贼; 至忠复素,所以民无伪匿。上有平正,不诈也,上清简,不巧也。上达于天,以神合人,上达于地,以物养生。
老子曰:“圣人立教施政必察其终始,看其造恩。故民知书则德衰知数仁衰知券契信衰知机械实衰。”如同山林可为材,但材不能及山林、山林不能及云雨、云雨不能及阴阳、阴阳不能及和,而和又不足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老子的言语深邃,如同“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难以言传,但在天地间却可以变化万千,只有人能够领悟到这一点的人才能洞悉事物的本质变化的奥秘。
圣人制定教法施政时必须审视其终极目的和最初原则,从中看出恩惠的来龙去脉,因此人们如果只知道读书就会失去德行,如果只懂得计算就会丧失仁心,如果只会处理文件合同就无法建立信任。如果他们过分依赖技术手段,就会导致实际行动减弱。而弦没有发出声音,却通过它发出的声音产生了美妙的曲调车轮没有动力,却由车轮上的力量驱动使得车辆前进。这就是说,即使是最默然处,也可能蕴含着生命力的活力,而且这种力量是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一种能力。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小小的事情却往往会扭曲大原则,有些表面上的顺从反而阻碍了真正的大智慧。在社会上存在许多虚伪与欺骗,因为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总是在使用法律武器来压迫百姓,他们用繁琐的手续来束缚人民,用狡猾的手段来损害公众利益,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刑罚滥用和政策混乱的情况发生。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们对于小利益太过关注,最终忽略了更大的危险或损失,这也是因为他们缺乏远见卓识,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务。
老子强调,“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刑罚滥用并实现政治稳定的局面。当我们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的时候,那么刑罚自然不会那么频繁。当我们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他人的时候,那么政策自然不会那么混乱。不仅如此,当我们能够洞察人类的心灵深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纯净的心态时,我们就能够创造一个谨慎、简单但又充满智慧的地方,一切都将变得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