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士野议乱萌诗解治乱由守令轻视功名势要逼细民生存乐寇盗何生

当道士野议:治乱之始,天意所为,人心所向。萌生于何处,成势于何时,由谁而成?夫寇盗者,其实半天下,只是真正杀戮不止、名为盗贼而已。斩绝性善根基者,只有百人中三五人而止。在最初,还怀有一颗不忍之心,但久了便习以为常,与恶同流合污,终究难以改变也。

其余胁从的人们,无计可施,只能悔恨无果革面者尚占十分之七。起初的寇盗,在巩昌和延川之间,因逃兵和饥民的加入,便如秦末时期般爆发了山西流寇。这群逃兵和饥民聚集无主,被渠魁带领着智慧地操纵,从众多日益增强的追随者中分出一部分,以酒色财气四散居住,享受生活的乐趣。当事官员调集军队商讨招安策略,而这群盗贼则肆意地随心所欲,不顾后果。

在晋国境内,有子女被掠走、桑梓之产遭到践踏的情景,其中还有一些没有忍心完全掠夺,因此开始渡过河东,这便是入晋的一次大规模劫掠。此前晋国未能有效防御,只怨恨秦国的侵扰,并未深思晋军自身战斗力。而那些埋藏姓名、身亡火与兵相连的地方,此乃山西初期繁盛的大规模劫掠也。

秦朝派遣将领南征川戎北戍西安,将威胁推至栈桥边缘。在朝廷上会选才望得一人,而督率五省军事。但实际上,却只是一种坐待功成,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态发展,最终汉中地区几乎被洗尽净盐,然后突袭栈桥,大批义军涌现出来,使得整个区域陷入混乱状态。此番事件又一次重演了历史上的那场悲剧,也让人们认识到守令轻视功名,则势必不能逼迫细民求生存乐趣,而元帅也不惜身命来指挥士卒,用招降策略解决问题,这样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够缓解矛盾,让乱象渐消。

然而,一旦守令畏惧显赫绅士,就变得像厉鬼一样,对待平凡百姓冷漠无情;当将军面对这种狂暴的情况,他们只能畏惧而非抗争,对待这些义军却像是神一般不可触碰;于是,他们宁愿用草菅手段对待这些普通百姓。最终导致社会秩序彻底崩溃,一片混沌。而这一切都在野议家眼前发生,他涕泣不已,不知如何是好。这就是“治乱”、“破坏”的结果,是由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造成的悲剧。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