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画像。图片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古都西安,承载了中华文明上下数千年的恢宏与浩荡。当聚焦于陕西西安户县(今西安鄠邑区)祖庵镇时,重阳宫带领我们走近道教的一位革新人物——王重阳。
王重阳(1113年-1169年),始名中孚,字允卿,出生于陕西咸阳一个地方大族之家。他自幼聪颖机敏,喜好读书,修进士业,颇有豪气、才气。他年轻时热衷于仕进,但遭逢宋、金交兵,时局动荡,他不忍仕途梦断,在金熙宗天眷初年参加应试,并更名为德威,以世雄为字。然而,他在金廷治下空有一身才华、满腔抱负,却至47岁仍在酒吏这等芝麻大的官职上。在烦闷中,他翻阅一些道家的文集,一次偶然的悟到:孔子四十而不惑,我已四十有八,却碌碌无为至此。这促使他能文习武而两无所成的王重阳慨然入道。
王重阳自述,他于正隆年间只身前往西安户县祖庵镇南时村。他筑洞穴内修丹道外佯狂称“王害风”,改名喆知明号称“知明子”。三年后迁至刘蒋村,即如今的全真寺所在地,为收徒传道遵循“速往东海丘刘潭,有一骏马可擒之”赶赴山东宁海遇马钰并建庵堂题名全真堂,这便是全真道名称由来。
收马钰为徒历经艰难,这与其修行须出家的主张有关。王重阳本人在修行初期舍弃妻女独自数载认为要想修得真道必须投庵只有静处心才能真正安定气和神也才能通畅然而马钰有些放不下优渥家产幸福家庭于是耐心教化反复数次终于将马钰收作长徒继而又先后收谭处端丘处机王处一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等高徒加上马钰后世称“全真七子”,全真道正式创立由此中国道教初步形成北全真南正一宗派新格局。
王重阳承袭发扬老庄思想构建全真的神学体系关于“全”字他说:“夫,全者,是大门户清虚,无为潇洒之门户乃纯正家风活计。”含有整体完备保全及本原意;关于“清虚无”的主张主要秉持早期老庄思想。“老氏学”其著作中说:“无欲欲是无非也,无非为之是清净也”引用《庄子》:“物生万物万物生我我生万物”,主张“道”即万物根本;他自叹终南山顶最逍遥描述《庄子》逍遥意涵其中包含三教圆融的意味尊崇儒释并未排斥,而是合儒释以达三教合一目的引申儒佛典籍,如性通禅释贯儒风显示儒士底蕴同时交往僧人悟禅理常引用《达摩经》《金刚经》解释。
提倡三教同源主张三教从来一祖风认为三教同根不同源皆起于宇宙本体即事实上的同源性故视三 教如枝头芽分表同根不同枝但归根到底皆属宇宙本体可化为一此点契合其“除去浮云见月色除去尘埃识乾坤”。
对于肉体成仙否定肉体长生飞升宣讲超度精神解脱以内丹精炼命与性的双修提出先性后命观点认为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他的要旨饱食适乐莫打坐莫学 道屏除尘冗事心地清静便是境界将炼心具象化,将炼心视作达到极致的情感状态实现个人精神自由的过程,最终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创建组织实体 三州五会作为连接众多信仰者的纽带制定规章制度培养骨干人物积累力量公元1169年羽化次年被忽必烈敕封开化真君元武宗追赠辅极帝君对其功绩给予肯定,其思想包容平等对当代影响深远提供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