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扫尘习俗,据说在尧舜时代就已经流行。腊月扫尘,不仅是春节前的一项重要家务活动,也被称为“除陈布新”,寓意着摆脱旧物、迎接新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清理家中的灰尘和杂物,还将所有的晦气统统扫出门外,这是一种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这项习俗在北方被称为“扫尘”,而南方则叫做“掸尘”。它最初可能是为了避邪除祟,但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净化环境、促进健康的传统。《吕氏春秋》中已有记载,显示了这一习俗形成较早,而且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时间,比如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有的地方会把这一段时间都称为“扫尘日”。
除了清洁房屋之外,人们还会借助于这个机会来进行身体上的清洁,即所谓的“剃年头”,即赶在年前剃发。这与洗澡沐浴一样,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以确保身体干净无污渍,为迎接新年的到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管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活动逐渐淡忘,但春节年前的扫尘习俗仍然广泛存在,它不仅关乎个人卫生,更体现了人們對於美好未來和健康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