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坝围:赣南民居的典范——中国十大民居介绍
在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新里村,矗立着一座被誉为“口字形小围屋”的沙坝围。它坐落于龙关公路旁,与渔仔潭围河相望,仅距龙南城区约12公里。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始建于清代咸丰元年,由一位名叫李氏的人从5公里外的栗园围迁移而来,至今已传承至15代。
沙坝围占地面积约870平方米,以禾坪为基准分三层高,每层均有24间住房。西排设有一层地下室,为室深2.4米,与禾坪平齐。四角各设三层炮楼,楼高10.2米,而内墙东、南、北三面设有挑廊,使整个围屋内外交通循环。此外,还有一口水井供居民使用,同时具备日常用水和消防用水功能。
这座建筑不仅布局精巧合理,而且院落功能完善齐备,其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在洪水季节,这里的居民会在门前坪坐聊天,看大水,而男性则守在河岸等待浮木漂来用于生活需要。
据说,沙坝围与龙南气派的关西新围是姻亲关系,因每逢春夏洪水冲垮连接两岸木桥而影响交通往来。为了方便生意往来,徐家出资帮助李氏建起了这座独特的小围屋,并且还专门开辟了地下储藏室以防潮发霉和土匪侵入。
然而,这座规模较小但严谨整齐的小聚落,只能容纳十几户人家。大门左侧地势低洼,因此在建时将南侧的一栋房屋打造成了一层的地道和地下室,有利于环境卫生。此外,墙上分布有枪眼既可防卫又可通风,而地下室亦可作为猪栏或牛栏。
总之,不论是其坚固美观的结构还是其完善生活功能以及较强防御能力,都使得沙坝圍成为了典型的赣南方形圍屋代表之一,也是唯一拥有地下通道的小圍屋,被专家誉为赣南方形圍屋标型器,与其他客家圍屋一样承载着厚重的客家文化发展史。(蔡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