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宗教是人类应对心理危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宗教存在,因其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在宗教仪式中,灵媒常将音乐、图像、舞蹈和口头传统融为一体,在戏剧化的治疗仪式中治疗身心疾患。通常情况下,音乐、图像、舞蹈和口头传统形成一体化的象征符号,导引信众向戏剧化的敬神礼拜仪式或驱邪战斗仪式中移情体验。在深度的治疗经验中,将出现迷狂、出神、幻觉等体验。
不同的艺术门类刺激信众不同的感官:音乐刺激听觉,图像刺激视觉,舞蹈刺激动觉,口头传统,则以言语艺术的形式,刺激大脑意象的形成。在多种艺术联袂出演的情况下,在多重感官受到积极刺激的情况下,信众的心理世界建立起积极能量。在宗教仪式之后焦虑得到缓解。信众相信,被感动了神灵,被驱逐了邪灵,将护佑族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牲安康。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族人网(彝人网)的价值所在。
从心理学角度看,我们不必将“疾病”狭义地理解为现代生物医药学定义“身体疾病”。也不必将“治疗”狭隘地理解为临床治疗。我们采用医学人类学界定,“疾病乃是一种自我不想要的情形,或某种会导致出现这种情形实质性威胁。”对于宗教信徒而言,“疾病不仅仅是自我不想要的情形,是集体不想要的情形或实质性威胁。”
人们有时以国家、民族集体单元举行祭祀;有时则针对个体采取祭祀。此外,有周期性的祭祀,如节日祭祀;也有突发事件举行祭祀,如某人患病或逝世。这一切都属于应对身心不适及其实质性威胁的一套适应行为。
前人的研究主要形成了考古学视角哲学视角图像学视角以及人类学审美人类学视角。但西方尤其是在艺术疗法领域,对萨满教音乐戏剧等形式的心理疗效开展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本文以彝族田野个案讨论宗教儀式中的音樂圖像舞蹈及語言傳統的心理療效。
2016年农历五月初五上午,一次年度之选——梅子村男子聚集于后山巅峰举行一年一度之天公崇拜。此事源于生意人牛群罹患恶性伝染后奇迹般痊愈,此树被尊为受天公庇护圣地,每年此日村民集中于此处宰杀公羊焚香烧纸搭建神坛唱诵祷辞向天公求福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第三项祭仪即土主庙诸神祝福,其间晒颇击打羊皮鼓唱诵古歌并摇动师刀象征史诗造天九位儿子七位姑娘。而每年的旧物品作为记忆模型,再绘彩衣依靠古树旁象征龙神。此后晒颇边击鼓边唱诵跪拜五方诸神四名晒颇并排立各持法器共三次跪拜共一次面朝土主庙诸神法器响起身体舞动至收场结束四位晒颇交替踢出咚咚作响鼓声咕嘟作响师刀声叮当铃音交织成一气舒展悠然自得第四名晒颇接受附體後擊鼓跳動至氣力耗盡昏倒後恢復過來其他参与者均未达到状态失去意识但部分参与者表現出了準晒颇潜質其中兩位真正进入迷狂狀態且體驗異常類似薩滿經典經歷
晚餐过后,他们开始进行第三项活动——傩鬼驱散。这包括两个青年戴着纸板制成的地面的面具穿着羊皮胸前挎带走路步伐轻快声音高亢发出嚎叫状貌恐怖触目惊心。当他们通过屋内走过时,不断回荡着恐怖的声音,使得所有参加的人们都感到紧张不安,最终使得人们释放掉了一切负面情绪,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净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