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位于江西省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这个古色古香的地方,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吸引着人心。瑞金地域曾经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部分,在战国初年归属越地。在楚汉争霸时期,这里又变成了楚国的一部分。
秦朝统一六国后,将全境设为九江郡,而西汉时期则划分为豫章郡。在东汉建安七年的某个时候,一座名为象湖镇的地方诞生了。这座镇在唐天祐元年的某个时刻,因为淘金者在这里发现了黄金而得名“瑞金”,取意于掘地得金,为瑞之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也发生了变化。从百越到中原各族的人们,都留下了他们自己的足迹。在漫长的交融岁月中,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也融入到了当地生活中,最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如今,那些早已消失的大族,如畲族,只剩下少数散居于客家人之间,说着客家话,与客家人共同生活、共享传统。不过,这里的传统村落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痕迹,是见证这一切历史风貌的底色。
这些古老的村落大多围绕宗族祠堂聚集,它们是家族成员相聚的地方,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一亩房产,一栋祠堂。一旦子孙繁衍,便会分出新的屋场,从而形成新的结构相似的屋场和祠堂。
这不仅仅是一处建筑,更是一个巨大的陈列馆,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记忆。每次祭祖仪式或红白喜事,都会在这里举行。而我家的麦菜岭小屋场,就有一所不大的祠堂,那是我爷爷往上四代祖先文广太因分“房”而置,现在仍然由全屋场共有。
这些 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交流与沟通。当夏日炎炎,我常常看到老人们坐在祠堂里聊天打盹儿,有时候还会有艺人来唱歌,让整个村庄充满欢声笑语。
除了宗教活动,还有一些更大的宗教建筑,即所谓“九厅十八井”。这些都是青砖结构高大气派,但同时也是学堂。我甚至听说过,我们坝溪村的一个更大的宗教建筑曾改造成乡里的中心小学,而那边的大 祀堂还是被保留下来,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
这样的景致,在 瑞 金还有很多,其它保护区内传统建筑达1025处。这些建筑凝聚着先辈智慧与力量,也记录了这座城市千年的变迁,是一种保存过去记忆的手段之一。而且,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提起我的故乡,就有人露出温暖微笑——哦,你来自瑞金,那是个红色圣地!
因为领导创建以瑞 金 为中心 的中央根据地(中央苏区),决定新中国前途命运的大事就在这里发生: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1931至1934年,大量革命者在此治理国家;1934年10月,大批领导机关及红军中央纵队从这里启程开启二万五千里长征...
关于 瑞 金,有这样的话:“这是一个国家雏形,麻雀虽小,却肝胆齐全。”周恩来赞誉过,“中国外国不如兴 国 ,南京北京不如 瑞 金。”聂荣臻题写过,“永远值得怀念和敬重的红 都 瑞 金。”
对于我这种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来说,这座城市中的 红 色,对我来说就像是浸润在血液里的颜料。在 这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关联红军烈士,其中一些甚至参与了著名的长征。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 我奶奶的事情,她其实是在云石山乡宋家的童养媳,当她17岁的时候,她嫁给了一位叫宋来发的人。但他很快就加入了红军并参加长征。他没有回来,而奶奶则一直寻找他的消息直到再婚。而现在,当我站在云石山参观那些曾经属于他们的地标,我总能感觉到那个名字——宋来发——似乎跟我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对我来说就像亲情一样重要,他虽然不是我的亲戚,但他却成为了我们家族不可或缺的一员。
最后,在这个绿色的海洋中,我们可以找到各种自然美景,比如铜钵山。那座山始建于唐代,并且据说僧侣掘土得到一块铜钵及伽蓝,所以被称作铜钑寺。尽管寺庙屡遭损毁,现在只剩下一块碑文和石碑。但即便如此,它依旧以其独有的美丽吸引着游人。这片土地上的茶树也非常著名,被称作“铜钑茶”,尤其是在春季采摘茶叶时,那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小径上,被称作“铜钑茶歌”。
综上所述,无论是作为客家的根系、还是作为革命圣地,或是自然风光瑰宝,瑞 金 总是那么迷人的地方,它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更添几分诗意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