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客家围屋榴兆楼启动修缮,期待文脉传承与活化利用
在惠阳区,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的客家围屋榴兆楼正迎来新的篇章。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这座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的古建筑已经显现出明显的破败迹象。然而,2019年4月19日,榴兆楼正式被列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它不再是隐没山间的孤独守望者,而是成为了一个需要得到关注和爱护的历史见证。
榴兆楼曾经作为一条线路中的接转站,在1941年的香港秘密大营救中,有数百名文化人、人士和其他人士以此为终点,将他们安全地带到了内地。这些文化名人包括茅盾、胡风、张友渔等,他们留下了宝贵的人生足迹,但也让这幢庇护叶氏族人的围屋成为了一段传奇故事。
经过前期勘察,我们了解到围屋存在瓦面坍塌严重、部分墙体坍塌等问题。在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对围屋进行整体修缮。这意味着将替换损坏的瓦面、木质构件,修复墙体和裂痕,并根据建筑布局,进行三合土地面施工,以保证文物真实性、完整性。
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并预计年底可初步完成整体修缮工作。一旦完成,这不仅能够消除文物现存病患,还能改善视觉效果,为今后的活化利用打下坚实基础。惠阳区一直以来都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目标,加强了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让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片都有它讲述故事的时候,让我们可以亲身体验那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的后代继续继承下去。
除了榴兆楼之外,惠阳还将对另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滟楼进行修缮,与其并肩作战,用实际行动践行“让文脉‘传下去’”的理念。这不仅是一次对于过去的大投入,更是一次对于未来的大投资,是对这一地区深厚文化底蕴的一种尊重与弘扬,也是对历史遗产的一份永恒记忆。在这里,每一次刻刀削砥,都在提醒着我们:我们的文化,不容忽视;我们的历史,不容抛弃;我们的遗产,不容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