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民互市,不仅带动了边境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更是彝族边民搭建了稳定交易网络。双方彝族边民的接触,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碰撞,也增强了彝族边民对自己文化及民族身份的认同,以及对国家归属意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族人网(彷人网)的价值所在。
Ttn 彝族人网(彷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引言
中越边贸得到迅猛发展,两国政府出台具体文件,对商品种类等方面作详细规定,从而形成了小额贸易与互市贸易相结合、生产资料与生活用品相结合的综合性贸易。
二、中越彌脫邊區點概述
中越邊區點主要分布於廣西那坡、雲南富寧、麻栗坡、大關河口金平六縣及越南萊州省與中國毗鄰地區。這些點既是邊區交往的地界,也是來往通道。共55個互市點,其中廣西7個,文山31個,紅河17個。那坡縣與越南高平省5個縣接壤,有平孟國家級口岸;富寧縣田蓬鎮木央鎮7個村委會142個村寨與越南苗旺、新街6社127個人家對接;麻栗坡縣天保國家級口岸14個互市點等。
三、彌脫邊區的人群分布
兩漢時期中央王朝積極经营西南地區,一直到唐朝建立南詔國,加速了西南發展。元朝實行土司制度,大理國以為主進行統治,加速傳統社會瓦解。在改土歸流後,一批人口向滇東北部迁徙至今之滇東北部。而昭通一帶因軍事剿滅而入凉山地區,其餘則向滇越邊境迁徙。
四、中越邊際貿易周期
一般每6天舉行,如富寧田蓬街,每次都是中国集市后的一日。此外,由於農曆影響習俗,以十二生肖安排時間,如麻栗坡猛銅街以農曆屬豬蛇日為交易日,而杨万街以農曆屬牛羊日為交易日等。
五、中 越辺際地区分布情况
云南省马关县和广西省那坡县附近有一片密布着多个互市点,其中包括金竹棚一带,与老街省有姻亲关系,并且还有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老卡牛场、新店、新发寨等地,与老街省也有往来密切的情况发生。这一切都证明,在这个区域内,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和经济交流,是连接两个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