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客家围屋榴兆楼启动修缮中式四合院别墅效果图展示古韵风采

我将文物的故事重新编织,让它们焕发生机之力,传承下去。惠阳区里,有一处名为榴兆楼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曾是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这座客家围屋即将迎来修缮工程的新篇章,预计年底前可见初步成果。

榴兆楼因其参与大营救而闻名遐迩,但它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客家围屋。建于清咸丰四年的1854年,由叶氏族人在秋长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手工打造。这座围屋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482平方米,以三进堂房为主,周遭墙壁上绘满精美壁画,而封檐板上的雕刻栩栩如生。

然而,因为地处偏僻,该建筑鲜少外界人士踏足。直到81年前的一次大营救活动,使得这幢隐匿山间的古宅被世人瞩目。在1941年的香港被日军占领期间,一些知名爱国文化人士和其他重要人物需要安全撤离。当时榴兆楼成为他们中转站之一,那些文化巨头,如茅盾、胡风、张友渔等,都曾在这里暂居后成功逃往内地。

经历了那场秘密的大营救后,榴兆楼再度陷入了平静。20世纪十年代,当地居民陆续搬离,只留下作为家族祠堂使用。但随着时间流逝,这所传统砖木结构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当地村民虽然定期对其进行维修,但这些措施仅能缓解问题,并非长久之计。2019年4月19日,榴兆楼正式列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9月,惠阳区对外招标启动了修缮前的勘察工作,以实现“修旧如旧”的目标,即既要保护文物,又要促使其活化利用。

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活用本土红色资源,将完成碧滟楼和榴兆楼等历史建筑的修缮工程,为榴兆楼修缮设定了明确目标和方向。我在围屋住过十多年,对这所古宅充满感情,每当看到它破败不堪,我心里都不是滋味。而现在,我每天都过来看看,看望它重获新生的模样。

负责人的谢忠旗介绍说,他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围屋进行全面整体性恢复。他指出该建筑存在瓦面坍塌严重、部分墙体损坏等问题,将会替换损坏瓦片及木构件,以及对裂痕进行补治,并按照原始布局施工,以消除病害并保证真实性与完整性。此外,他还表示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全力以赴让这个宝贵遗产得到妥善保养,同时提升视觉效果,为未来的科学传承与活化利用奠定基础。

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继承传统文化与延续历史记忆,无论是轻重缓急还是资金筹集,我们都会采取多种策略加强文物保护与维护工作,让这些珍贵遗产“活起来”,让我们的精神血脉“传下去”。此外,我们还计划今年对另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滟楼进行整体性的改善和恢复工作,其筹备已经完成准备就绪。在这样的努力下,我们期待着能够更加完美地保存这些历史见证者,让它们继续讲述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