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客家围屋榴兆楼现代民居建筑图片以生命之姿倔强站立终于迎来了修缮的新篇章

摘要: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传承文化遗产的光彩。惠阳区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客家围屋榴兆楼正在进行修缮工程,这项工作预计将在年底前完成初步整体修缮。榴兆楼因其参与大营救而闻名于世,它是一座坐西北朝东南的客家围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占地面积1482平方米,堂屋为三进,有精美壁画和雕刻。

这幢围屋曾经是四处角楼,顶部有镬耳山墙,用以压顶挡风,使其气势更加不凡。然而,由于地处偏僻,200多年来,这里鲜少有人光顾。在1941年的香港秘密大营救中,该楼成为数百名文化人和其他人士逃离香港时的一个重要接转站之一。这次行动中,有著名文化名人如茅盾、胡风、张友渔等被成功撤往内地。

经历了这一事件后,榴兆楼再次回归平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幢古建筑逐渐破败。当地村民虽对其进行了定期维护,但这些措施并不能长久解决问题。在2019年4月19日,该建筑正式列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同年的9月启动了修缮前的勘察工作。

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活化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的目标,并明确了对碧滟楼、榴兆楼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工程的方向。对于即将开始的修缮项目,一位负责人的表示:“我们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围屋进行整体修复,将替换损坏的瓦面和木构件,同时还会根据原始布局进行施工,以保证文物真实性和完整性。”

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并计划在年底前完成初步整体修复。此次改造旨在不仅加强文物保护,还能提高视觉效果,为今后的活化利用奠定基础。惠阳区一直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和赓续历史文脉,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让每一处珍贵遗产都能“活起来”,让每一个故事都能“传下去”。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