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传承文化遗产的光彩。榴兆楼,作为香港秘密大营救的重要接转站之一,该客家围屋自清咸丰四年(1854年)建成以来,经历了多次风雨,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仍旧吸引着人们的心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曾经见证过数百名文化名人的聚集地逐渐走向破败。
榴兆楼坐落于惠阳区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屋,以其精美壁画、雕刻封檐板及四处角楼而著称。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叶氏族人200多年的庇护所。在1941年的香港秘密大营救中,它成为了一条线路的关键节点,有数百人在这里暂居,最终安全撤离至内地。
经过长达200余年的岁月洗礼,榴兆楼面临严重损坏。2019年4月19日,它被列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了修缮工作。工程团队致力于“修旧如旧”,通过替换损坏部分、修复裂痕以及三合土地面施工等手段,将榴兆楼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同时保证文物真实性和完整性。
惠阳区政府强调了对本地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对碧滟楼、榴兆楼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工程的一系列目标与方向。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更是为了将它们带入现代社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们丰富的情感和历史价值,从而实现让文物“活起来”、“传下去”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