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泥塑艺术家刘沅声的乡土情怀。刘沅声与他的《北联红色故事》大型浮雕相结合,展现了他对客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在创作2米高的大型深浮雕时,刘沅声展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细腻把握。在北联红色村,他竖立了一尊大型铸铜雕塑《渡口之战》,这座作品以其遒劲的线条、雄劲的人物造型和动感张力的肌理,生动地反映了战士们英勇斗争的情景。
2019年6月18日,中国客家博物馆重新开放,并特邀刘沅声举办“客家记忆·乡土情怀”陶塑作品展。这是他第二次在博物馆个人展览,以2007年以来创作的69件客家风情泥塑系列陶质作品为展示。他不仅记录了渐远去的客家传统,更通过艺术形式将这些传统价值观带入当代,让后人能更好地理解和继承。
刘沅声以泥土为媒介,将客家的历史、生活方式及传统价值观一一呈现。他的作品如《客家大迁徙》、《砻谷》、《放米》等,不仅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也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他曾多次获得奖项,如第三届至第五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金奖,以及“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此外,刘沅声还参与创建公共雕塑,为梅江区客户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德馨园”设计10个深浮雕,为平远县河头镇耕读公园竖立了一尊2.3米高的大型铸铜雕塑《送子过学堂》,以及其他多件重要作品。此类项目不仅提升了当地文化氛围,也让 刘oshan 的名字与新时代中国美术史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