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书法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物品上的表现形式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深刻反映。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平台如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等,为彝族文化提供了新的展示和交流空间。
2023年4月7日至9日,在贵州省毕节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举办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彝文书法理论与创作发展”为主题的“全国彷视研讨会”暨“全国彷视展览”。这次会议旨在保护、传承、发展彷视和彷文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收到了来自北京、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市的汉、凤凰鱼皮文字研究者和凤凰鱼皮文字创作者的文章33篇,书法作品196幅。理论研讨主要围绕以下五个论题展开:
一、大量农业产生与古代文字相关
二、大量农业产生与古代文字相关
三、大量农业产生与古代文字相关
四、大量农业产生与古代文字相关
五,大量农业产生与古代文字相关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曲木铁西教授认为原始农业大约在1万年前左右开始,这是文明社会基础之一。他提到苏美尔语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达到成熟水平的一种语言,它后来简化为22个字母,并成为东方和西方拼音字母的始祖。
刘云副研究员指出,作为表意方块文字,古凤凰鱼皮文也采用象形、指事、三合及假借等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法构成了其体系基础,但它不同于汉字,有独体字或部件组合的情况。此外,他还分析了形声字如何提高造字效率,但由于未能全面应用,所以形声造字尚未普及。
王明贵研究员认为关于凤凰鱼皮文称呼有14种之多,但没有专门用来称谓其书写艺术形式。选择“韪书”作为总称,使概念内涵得到深化,同时拓展其历史性专指,并囊括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形式,将其从过去式变为活态概念,使之存续整个历史过程中。
他还界定了韪书,即以凍族 文 字 为 书 写 工具 和 书 写 对 象 的 具 有 一 定 审 美 值 比 线 条 组 合 形 式——即作品,以及以 韪書 为欣赏和研究或指导对象的相關書法觀念及理論。
李乔曾提出了 “ 凍 文 書 法 也 可 以 成 為 藝 術 品”的说法;罗正富则使用过该术语;而《中国 凍 文 書 法 選》便采纳此概念。这本选集同1992年的展览,从作品角度为韪書提供了实证支持。此后出版了《明清 凍 文 書 法 汇 集》、《 凍 文 書 法 字 牌》,首次出版了一本完整的手稿集,因此,“ 韪書 ” 从作品层面到理论意义正式形成概念。
最后,卢拉伙老师认为 韪書 具有对立统一美、中间意味美结构美用笔美全幅意境美,而麦吉木呷老师和阿牛木支教授则强调需要结合结字结体布局间架等因素,以创作更加优雅且符合规律的地球元素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