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民间技艺双全艺术与传承的对偶之旅

黄龙县民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历史可追溯至汉、唐时期。自古以来,这门技艺常由劳动妇女手持剪刀,用之抒情表达愿望,以此美化居所。婚嫁新春之际的窗花尤为精彩,每一件都蕴含着丰富想象和深刻寓意,如“连年有余”预示着风调雨顺,“福禄寿喜”则代表健康长寿。

1960年,县文化馆成功收集并编印了《大办农业剪纸选集》,其中不少作品曾在《陕西文化》及省内外15份报刊上发表。如王大女(石堡镇)创作的“十样果”,梁惠英(马滩镇仰面村)的“运肥”,以及李妙兰(白马滩镇南湾村)的“家畜家禽图”,均是杰出的作品。

黄龙县的剪纸以其简洁淳朴而著称,其构图丰满、结构密切,主次分明。表现手法则呈现两种风格,一种注重写意,一种强调写实,每一种都独具特色。在内容上,它涉猎广泛,从生活情趣到现实生活,再到象征预示,无所不包。传统剪纸多以自然界中的飞鸟走兽、花草树木为主题,如狮子绕枝球、猴子啃桃、凤凰戏牡丹等。

近年来,由于爱好者对文化知识的提升和审美观念的进步,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开始融入这门艺术中,为传统技艺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变化。这段历史悠久且不断发展的民间艺术,是黄龙县文化宝贵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民族工艺品不可多得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