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传统婚嫁习俗与自然风光融合的农村自建民宿设计图片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羌族的男女婚姻习俗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强调门当户对和亲上加前的概念。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这种自主选择伴侣的情况逐渐增加,但传统的婚礼仪式却得以保留至今。

羌族婚嫁仪式主要分为订婚和结婚两个阶段。在这过程中,如果男子对女子产生好感,他的家人会准备一份礼物,并通过媒人向女方家提出求亲。如果女方同意了,他们会举行一次“许口酒”,这是正式提亲的一种方式。数月或数年后,当双方都准备好时,他们会再次举行一次小型宴请,即“小订酒”。之后,男方将带着重礼品前往女方家,与其家族成员共进晚餐,此时就是正式订婚仪式,也称为“大订酒”。

这个过程需要三天时间,因此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一之后冬季或腊月期间进行。这时候农作物已经丰收,大家正进入杀猪备年货的时候,物资充足。而且正值农闲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筹备和庆祝。

在娶嫁前夜,还有一项重要活动,那就是“花夜”(坐堂歌)。这个活动是为了欢迎新娘而举办的一场娱乐盛宴。在那里,有高朋满座、桌上摆放咂酒以及12盘装有各种食材的小盘子等待宾客享用。新娘身边的人与迎亲队伍之间还会进行一场名叫盘歌的问题答题比赛,这是一种风趣幽默的手法,用来表达赞美、新娘家的美德、彩礼及服饰,以及关于日常生活的话题。

结婚当天,由于文化习俗中存在哭嫁这一传统,所以新娘会在拜别亲友后流泪。而到了她进门前,她要参加一个释比祭祀神灵,以驱除所谓的煞气,然后才能进入夫家的住宅。当他们步入家庭住宅时,一群人还要给他们挂上红色装饰,以示庆祝。此后便开始了一系列宴请宾客的事宜,而第二天则是谢客日,用以感谢帮助他们的人们。最后,在第三天,即第三个昼夜里,由丈夫及其兄弟携带食品送回新娘到她的父母那儿,让她见到老人们,然后开始新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