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迁到赣南的客家人中,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既保留了中原传统,又融入了当地土人的习惯。他们将这段时光称为五月节,按照客家惯例,在这个日子里,出阁的闺女会挑上粽子和其他食品、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
每逢阴历初一和十五,以及过年过节时,赣南客家人都会前往祭祀土地神,因为“土地神是客家人的保护神”,在端午节这天也不例外。祭土地神时,他们会摆上猪头、鸡、鱼(均是熟的)以及3饭、3双筷、3怀酒,并点燃香烛席地而跪,为的是祈祷土地神保佑全家安好、生产丰收以及其他。
现在许多赣南客家人已经简化了这一仪式,在自家的门口点上三枝香以用祭祀。或是在庆祝端午节的餐桌上,他们多添几双碗筷和椅子,以示先人在与自己一起同过节日,以寄望先人的保佑,这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崇拜祖先的心理态度。
此外,在端午节,还有作艾饭的习俗。在这个季節,每逢過端午節前夕,家庭都要從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製作艾飯。常用的青草藥有艾草、麻葉、小茴苳藤等。制作方法是將需要的草藥洗淨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過的大米中,用碓舂成米團,再加入紅糖拌匀制成块蒸熟即可。
根据传统知识,这个时候正值农历五月,也被称为恶月,是瘴疠流行最为盛行的时候。而这些制作艾饭所用到的青草药几乎都具有去湿热除百毒等治病功能,因此人们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套饮食习俗,如“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箱”。
关于雄黄酒,它不仅能够驱虫,还能防身,有些地方甚至还会使用它来涂抹小儿面额,以避邪。但随着科学进步和医学知识普及,现在人们了解到雄黄酒具有毒性,不再饮用,但仍有一些地方用于杀菌驱虫。
另外还有悬挂葛藤于门楣上的习俗。这源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进入闽粤赣地区的一则故事。当时,有妇人背侄牵子路遇黄巢,而非害怕他反而解释情况后,被 黄巢嘉奖并告诫她挂葛藤于门,可以避免灾难。此后这一做法便流传开来,一直成为今日对抗瘟疫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
最后还有写符贴于门的一项活动,其中包括“午时符”、“五毒符”等,这些都是为了驱除鼠蚁蚊虫之类的小动物,同时也是道教信仰的一部分,用以求得平安无忧。在这一天,不论男女老少,都要洗药水澡,以期达到健身消病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