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自体验了赣南客家人在端午节的独特风俗,尤其是在天下第一奇山下的寻幽之旅。阴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被赣南客家人称为“五月节”,而在这个日子里,他们不仅保留了中原传统的端午节习俗,还融入了本地土人的习惯,如作艾饭、挂蒲和艾、香草烧汤沐浴等。
起初,每月的初五都可称“端午”。如《太平御览》载:“仲夏端五。端,初也”古代“五”与“午”通用,故称“端五”。但赣南客家人则以此日祭祀土地神,因为他们相信土地神是自己的保护神。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他们会摆上猪头、鸡、鱼(均是熟的)以及3饭、3双筷、3怀酒,并点燃香烛,以示对土地神的尊敬和感激。
现在许多赣南客家人已经简化了这一仪式,在自家门口点上三枝香以用祭祀,或在庆祝端午节的餐桌上多添几双碗筷和椅子,以寄望先人的保佑,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于祖先崇拜的一种深厚情感。
此外,在端午节这天,赣南客家人还有其他习俗,比如作艾饭。在过端午节前夕,每个家庭都会从野外采集各种青草药,用来制作艾饭。常用的青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白头翁、高粱叶等。制作方法是将需要的草药洗净去梗煮熟后拌在预先浸透过的大米中,用碓舂成米团,再加入红糖拌匀制成块蒸熟即可食用。这是一种特殊饮食习俗,是因为农历五月被认为是一个恶月,而这些草药几乎都具有去湿热除百毒等治病功能,所以在这个时期进行这样的饮食可以帮助抵御疾病。
还有一项重要风俗,就是吃粽子。粽子的文化起源于北方,但到了闽粤地区才逐渐流行起来。这道菜不仅色香味形各有千秋,而且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是一种时令佳品。在做粽子的过程中,也会加入各种馅心,使得每一个 粽子都是独一无二又美味无比。
最后,我还亲眼见证了一些地方的人们使用雄黄酒来驱虫防疫。此举源于古时候人们为了避免瘟疫而使用雄黄酒,现在虽然已知晓雄黄含有毒性,不再直接饮用,但仍旧会通过其他方式使用它来驱赶害虫。我明白,这些传统活动并非只是简单的手工艺或美食,它们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对健康生活态度上的坚持,对于维系家族纽带和社区联系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我体验到的这些风俗活动让我更加理解到中华民族丰富多彩且富有人文精神的地方文化,同时也让我对自己国家更深一步了解,让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小小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