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在8年抗战的艰辛历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奋勇战斗,为取得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浙江宗教界同全国人民一道,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日,本报记者追寻往事,缅怀英烈,走进那些留有抗战印迹的寺院道观,展现尘封的历史画卷。 “在抗日战争时期,浙江佛教界抗日救国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数宁波奉化雪窦寺的太虚大和尚和天童寺的圆瑛大和尚。” 济南市新四军研究会杨福茂教授告诉记者。
1937年“七七事变”后,佛教领袖太虚大师即由庐山发出“铣”电,呼吁国内外佛同赴国难,应云:“兹值我国或东亚或全球大难临头,我等均电本佛慈悲:一、恳切修持佛法,以祈祷侵略国止息凶暴,克保人类和平。二、于政府统一指挥之下,准备奋勇护国。三、练习后防工作,如救护伤兵,收容难民,掩埋死亡,灌输民众防空防毒等战时常识诸项。各各随宜尽力为要!” 太虚法师为抗日救国家奔走呼告,不仅组织“佛教青年护国团”,积极参加救护宣传以至地下斗争,还被授予宗教领袖胜利勋章。
圆瑛法师则在当时组建僧侣救护队,在前线深入救死扶伤,是中国近代爱国高僧,也是佛门一代宗师。他主张秉承菩萨原义行救苦救难之责,并亲任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第一京沪僧侣救护队长。在沦陷区,他组织掩埋队,将尸体一具一具地抬上车送到郊外掩埋,并发扬了无畏精神,用4辆汽车将尸体1万多具安葬。此举受到社会人士赞美,被誉为“英勇僧侣”。
杭州玉皇山福星观香火旺盛,那里曾收容7000余名难民。在李理山方丈继承道家的优良传统弘扬济世精神下,该观不仅提供了庇護所给難民,更通过其善意与坚韌,无私奉献,使得该地区成为江南全真派的一股重要力量。他敞开紫来洞道院接纳逃难人口,并冒险去找国际红十字会请求支援粮食,即便面对困难重重也不屈服,最终成功建立了两个分院来照顾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
此外,有11位温州爱国道士为了国家兴亡牺牲生命,而如宁波慈溪金仙寺、海鹤庵、五磊寺等场所,则成为了游击司令部、中枢机关以及党内交通站,对于三北游击队及浙东区党委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切都证明了浙江宗教界在这段艰苦卓绝的事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 国 的忠诚与热爱,为赢得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