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 矣。虽今来,何及矣!”
翻译:鲁国有个脚残缺不全的人叫叔山无趾,以脚后跟走路来见仲尼。仲尼说了,你不谨慎,以前既然犯了刑罚而导致如此。虽然今天来,能有什么办法补救呢?
简评:叔山也是道家人。而孔子这里就是儒家的人了。被叔山无趾看作好名的人。好名者也好形。以名和形看世界,是第一大害。庄子很多寓言就是多次讲打破名形对人认识的束缚。孔子上来就看到叔山无趾受过刑罚,有残缺。
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 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翻译:不知务,不明事理,不懂规矩,不知轻重。我只是因为不懂规矩而以身涉险,导致我失去脚趾。今天我能来这里,也认为还有尊重我的足而不是脚趾这样的人存在,我也是因为有你这样的人才来求全德之道的。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我把夫子你比作天地,谁能知道夫子怎么还是这样的人呢!
简评:尊足者,是说认为脚后跟比脚趾还重要。这里脚后跟比喻为人之本性,人之根本。孔子只看见了叔山无趾失去脚趾,却没有看到脚后跟。所以孔子认为无法补救,是有名形之分别的。叔山无趾就批评了他。先把孔子抬得很高,我把你和天地相提并论,未想到你不如天地,我看错你了,还在纠结于我的脚趾。孔子一下子被甩到了地上,跌回原形。相当于代表道家的人讽刺儒家。
孔子曰:“丘则 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
翻译:孔子说了,我见识很浅陋!夫子不如进来坐坐?请你讲讲你所认为的道理。叔山无趾未有理睬他,独自走了。
简评:我注意到胡不入后面是问号,啥意思,庄子嘲笑孔子的虚伪,明明不想让叔山进来讲道理,才用的问号。表面上看是遵从叔山的意愿,实际上是欲迎还拒。叔山也明白啥意思,就离开了。庄子骂人太狠了。用这样的手法描写孔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说孔子很谦虚呢?哪里知道是在讽刺儒家的虚伪呢?当然,这是庄子的意思。我很喜欢儒家的,不是庄子说的那样,庄子眼中的儒家是当时的主导的儒家。和儒学是两码事。
孔子曰:“勉之 !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翻译:孔子说了,们要以叔山为榜样啊!那个叔山啊,缺脚趾头的人,还想着求学来补以前的错误,况且你们这些身体健全也没犯过错的人呢!
简评:显然,孔子注意力还在叔山的过错以及脚趾上。庄子特地让孔子说了一个兀者也。而且也没明白叔山所言的求全之道是啥意思,还是教育要全道德品质。认为叔山无趾是来求补以前的过错的,揭示了儒家沉溺于名形不可自拔。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 且以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翻译:无趾就来找老聃了,对老聃说,都说孔子已经到了至人的境界,程度,我看未必是这样吧?孔子为何总是谦虚像你请教?他恐怕只是求那些虚妄怪诞之名才被人所知的吧,根本不知至人这个名号是他自己的桎梏吧?
简评:至人是道家的。但孔子理解的却是道德高尚的人。叔山无趾来向老聃说理了,找个有权威的人。他向老聃请教,因为老聃是至人,孔子就来学至人之道,很谦虚彬彬有礼,以老聃自居。叔山认为孔子只是来求至人这个虚妄的名号的,根本不知至人之名是他的桎梏。明确指出孔子不但囿于形体,而且还囿于名。
老聃曰: “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翻译:老聃说,你怎么不直接让他把生死看作一样的呢。把可以不可以当作一致的,解放其桎梏,这样可以吗?无趾说,这是老天给他的刑罚让他有这个桎梏的,未有好办法可以解除?
简评:生死分得清,可以和不可以也分,正是儒家经常争论的。皆是因为他们囿于名形。名形就是他们身上的枷锁桎梏。而道家悟道的至人却是没有生死的分别,更不会判断是非,可不可,然不然,根本没有这些分别。叔山无趾认为,孔子看不破名形,解不了枷锁,是他们骨子里的,是儒家文化决定的。老聃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叔山无趾认为不可能,讽刺儒家不可救药。
总评:以叔山无趾见孔子为开始,至以叔山无趾见老聃。让人明儒学是囿于名形的,是桎梏。而道家则是超越名形的,没有生死,是非的区别和观念,是齐于一的。齐于一则德是圆融的,的,自在的,充实的。是摆脱桎梏,达于自由逍遥的境界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庄子的文章里,孔子就好像是庄子的御用演员,让孔子啥角色都演,有时客串道家的人物,有时作为主角,有时作为大反派。大概和庄子有亲戚关系吧,极力让孔子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