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述养生之要。先论顺其自然;后谈虽云养生,实则视生死为一。吾有涯于生命,而知无际限。在有涯随无涯,已足矣;已而知之,亦足矣。善行不求名位,恶行不逃刑罚。顺天自然法,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近者,即邻近之近也;缘者,即顺也;督者,即中也,如衣背缝间的裻衣所取义也。为善必有美名,为恶必有惨刑,使人忘却善恶两端。而在乎胶固吾心,以常存焉。
老子所言中的道,是抱持守中之中,不是指夹在善恶之间的中间,也非朱子所解。此乃《庄子·庖丁解牛》中的寓意,用以喻说养生的道理。
庖丁以文惠君梁惠王解牛故事为例,他的手触及何物,其肩依靠何物,用力而肩倾斜。他脚踏何地,其膝抵触何物的声音清脆如响起音节,每奏刀声大而振听,如同演奏乐器一般,不仅准确,而且和谐,与桑林舞蹈合拍,如同《左传》注释中的殷天子乐章与狸首节目相呼应。这正是“乐会时”的象征,也体现了诸侯与天子的和谐协调,就像射技中使用狸首作为节令一样。
文惠君赞叹曰:“嘻!音熙叹声,甚好。”庖丁答曰:“臣爱此砉术,将至于技艺极致。”初时解牛时,只见牛肉,无非牛肉;三年之后再看,那些都变成了未曾见过的东西;现在,我能神游于其中,不用眼睛观察,只凭心感悟就能分辨出每一部分的自然界秩序,这就是依据天理来解剖动物身体的智慧。
他通过不断磨砺刀刃,使得刀锋锐利如新发自硎石,并且每次割断或折断骨头,都不会损伤到刀具,因为他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精湛的地步。他十九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学会了如何利用细微动作进行精准操作,就像游刃有余般地完成任务,而这又是为什么他的工具保持得如此完好无损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面对众多挑战时,他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警惕,每一次动手,都感到有些害怕,但最终还是能够完成任务并藏匿自己的技能。他告诉文惠君:虽然我使用刀具非常熟练,但是每当我要开始工作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困难并产生戒备心理。但即使如此,我始终保持着敬畏的心态,因为我知道自己必须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些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失败或受伤。我不是通过眼睛去观察,而是依赖我的直觉和经验来判断每一个细微动作,从而保证结果正确无误。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应该这样做,我会回答说这是因为我的行为基于一种超越个人喜好和偏好的本能——这是一种来自于宇宙本质的人类共通语言,一种被称为“遁天”的力量,它指导我们按照某种预设定的规律进行行动,以达到最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