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述养生之要。先论顺其自然;后谈虽云养生,实则视生死为一。吾有涯于生命,而知无际限。在有涯随无涯,已足矣;已而知之,亦足矣。善行不求名位,恶行不逃刑罚。顺天自然法,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近者,即邻近之近也;缘者,即顺也;督者,即中也,如衣背缝间的裻衣所取义也。凡是善良的人必定有美好的名字,有功德可言;凡是恶劣的人必定会遭到惩罚,有过错可责。但在我内心深处,不存世俗的名与刑,我只追求一种超越世俗的纯净状态。而老子的“中道”即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寻找平衡点,不仅仅是夹在善恶之间,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
庖丁解牛,用刀如同奏乐,他的手触及的地方,他的肩膀承受的地方,都显得那么恰当合适。他用力却不会使肩膀倾斜。他脚踏的地方,他膝盖弯曲的地方,都显得那么完美,就像是音乐中的节奏一样。
他手中的刀子发出轻微的声音,让人听了就感到舒畅,但他的动作却又迅速而准确,就像奏乐家挥舞着笔一样,每一次切割都恰到好处,没有多余的力量浪费掉。这就是庖丁解牛时的心理状态和技艺水平,无论他处理的是牛肉还是其他东西,都能做到既快捷又精确,这正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赞颂。
文惠君看到了庖丁解牛的情景,对他表示赞赏:“嘻!音熙叹声,你真是太棒了。你技艺真的达到了顶峰吗?”庖丁回答说:“我只是喜欢我的工作,它让我能够达到一种最高境界。”最初,当他开始解牛时,他只看到的是那些简单的物理形态,但经过三年学习和实践之后,他已经能够感受到每一个组织结构和生命本质上的差别,因此他可以一眼看出每个部位如何分开,最终将整只牛分解开来,而他的刀子却始终保持着新的锋利程度,就像刚从磨石上研磨过一样。
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使用力气还是速度,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计算,以至于最终结果总给人以既惊奇又神秘感,同时也是对生命本质的一个探索。我认为这对于我们理解如何更好地活出自己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些启示。如果我们能够像庖丁那样,将我们的工作视为艺术,从容不迫地面对挑战,我们或许能找到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在这里,“技术”的含义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手腕熟练,而更多体现了一种内在的情操与智慧,以及对事物本质深刻理解的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