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述养生之要。先论顺其自然;后谈虽云养生,实则视生死为一。吾有涯于生命,而知无际限。在有涯随无涯,已足矣;已而知之,亦足矣。善行不求名位,恶行不逃刑罚。顺天而治,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近者,即邻近之近也;缘者,即顺也;督者,即中也,如衣背缝间的裻衣所取义也。为善必有称赞,为恶必有惩罚,善以释然忘却善恶两难。这就是说,无论是善是恶,都超越了名利的束缚。但是,这必须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老子所说的“中”字,是抱一守中,不是在夹在善恶之间,也非朱子书皇极辩所指出的那样。此外,还有一段话提到庖丁解牛给文惠君梁惠王听,与养生的道理相通,就像手触物体肩依靠一样,有时用力过猛导致肩部倾斜。
接着还讲到了庖丁解牛,用刀的声音就像奏乐一般,每一次都能准确地切割到骨头,但刀刃却仍旧保持得锐利如新。这与养生的道理相同,就是要找到那一点点微妙的平衡,让身体自我修复和更新,就像庖丁使用刀具时那种节奏感和技巧一样。
文章还提到了《左传》注中的桑林乐章,以及《礼记》中的狸首射法,这些都是古代帝王们为了祭祀而举行的一种仪式,与解牛也有相似之处。在这里,“砉”音表示一种清脆响亮的声音,它象征着生命力的强大和美好。
最后,还引出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公文轩对待自己的右师(即助手)十分尊敬,但同时他认为自己虽然拥有天赋,但不能只依赖于这种天赋,而应该积极参与世事,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而这也是关于如何正确看待命运和个人选择的问题。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超越那些看似不可改变的事物,并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