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道教内丹的经典之作,《内经图》又名《内景图》,以山水画的形式暗喻丹道中器官的功用、不同身体部位的作用,以及不同阶段的感受;以图像形式来隐寓性命双修金丹大道的功程次第,揭示天人合一的性命真谛,被后人誉为“中华养生第一图”。千百年来,《内经图》如同一道不可思议的智慧之光,在历史的风雨洗礼中得以保存。面对《内经图》,今天的人们在惊叹其壮观和玄秘之余不禁要问——它究竟起源于何时、为何人所作、用意何在?但由于《内经图》的成图时间一直难以考证,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而近年来,因为山西芮城县九峰山的一些重要考古发现,隐藏于《内经图》里的诸多秘密有望被一步步揭开。
山西芮城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的晋、秦、豫三省交界处,是吕祖诞生地、成道地,也是全真祖庭永乐宫、纯阳上宫和祖山九峰山所在地。九峰山位于芮城县境内的中条山南麓,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吕祖在此修道得道,又因九峰挽臂、秀拔如椅,被元初全真道掌教真人李志常称为“九峰玉椅”。
2006年,在芮城举办了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1208年的活动期间,台北指南宫管委会高忠信董事长提议,中国道教协会及两岸三地道教界就修复纯阳上宫达成共识,决定由中国道教协会牵头,由两岸三地共同出资修复九峰山纯阳上宫。2010年5月,为配合纯阳上宫修复工作,芮城县政府对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这个过程让他们意外发现了许多遗失已久的地方。
调查显示,从九峰山以下一直到黄河北岸永乐宫旧址这一区域,还有玄逸观、新建寺等五座遗迹。当这些地点在地形上的标记完成之后,一幅奇特的情景出现了:这些遗迹似乎构成了一个人坐着的情形。在这个地方,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脊椎骨,就好像是在看自己的生命线一样。这一切似乎与《内经图》中的描述相呼应。
专家们经过详细研究后认为,这些建筑物很可能是在按照《内经图》的理念建造起来的一部分。那么,如果这些建筑物都是根据《内经圖》的原则设计,那么它们一定是在先,而不是在后。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找到答案,我们需要去寻找这些建筑物被建立的时候,他们手里是否已经有了这样的计划书或蓝本。
通过对比各个地点与文本资料以及现场考察,一种可能性浮现出来:所有这些建筑物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元代,它们是一系列全真的龙门派庙宇,其中一些甚至还保留着元朝皇帝下令建立它们时期的事实记录。这使人们推测,当时创建者必须已经拥有某种版本或者草稿版权表明他们的手中有一份关于如何布局和构建这样庙宇的地理和象征意义信息。
因此,有一种可能性存在,即这种规划或设计早已存在于当时,或许连同或至少包含了类似今日所见到的那个叫做"天然內經圖"(即现在我们称之為自然環境)的概念,并且是根据某种既有的理解去创造出这个空间结构而非随机选择位置。如果这种情况成立,那么对于那些试 图解读或分析这个问题的人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进展,因为这将意味着历史学家能够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那时候的人选择使用那种方式安排空间,以及他们如何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只有一个人说的故事,还有更多关于他生活的地方以及他可能参与其中的事实,这些事实加强了我们对他的了解,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