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道教内丹的经典之作,《内经图》又名《内景图》,它以山水画的形式暗喻丹道中器官的功用、不同身体部位的作用,以及不同阶段的感受;以图像形式来隐寓性命双修金丹大道的功程次第,揭示天人合一的性命真谛,被后人誉为“中华养生第一图”。千百年来,《内经图》如同一道不可思议的智慧之光,在历史的风雨洗礼中得以保存。面对《内经图》,今天的人们在惊叹其壮观和玄秘之余不禁要问——它究竟起源于何时、为何人所作、用意何在?
但由于《内经图》的成图时间一直难以考证,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而近年来,因为山西芮城县九峰山的一些重要考古发现,隐藏于《内经图》里的诸多秘密有望被一步步揭开。
2006年,在芮城举办的一场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1208年的活动期间,台北指南宫管委会高忠信董事长提议,由中国道教协会及两岸三地道教界共同出资修复纯阳上宫。这一决定促使了对九峰山周边地区进行全面调查。2010年5月,当工作人员将这些遗址的地理位置标注在地形上时,一幅奇特的地貌轮廓出现了:九峰山与青龙涧之间,就形成了一座座仿佛是“打坐”的形象。这个发现引起了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推断,这些建筑可能是在按照《内经图》的理念建造。
2011年1月20日,这个消息首次在中国道教协会内部发布,并迅速引发了关于这些建筑是否与元代或更早期时期相联系的问题。通过资料对比和现场考证,最终确定这些建筑都是元代所建,其中一些甚至可以追溯到1241年的元太宗十三年。
而据同时期营建的大型风水村——浙江武义郭洞村记载,该村是由先祖根据北京白云观珍藏中的《内經圖》而营造。这表明至少从1337年的元顺帝至元三年开始,《內經圖》的传世版本已经存在。
随着更多考古发现和研究,我们似乎越发清晰地看到了吕祖与他的家乡芮城以及他心目中的天然神圣场所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在这里,他不仅能够找到灵魂上的归宿,也能找到灵感来源于自然美景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利用自己对当地的地形了解,为自己的思想寻找最适宜的地方,从而创作出了那份独特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心灵画卷——內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