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兴唐王法主现代道家巨擘在物品中的英姿飒爽

王远知(公元509年—635年),又名远智,字广德,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师从陶弘景祖师,上清茅山宗第十代宗师,谥曰升真先生,后改升玄先生,是时人尊称其为“王法主”。王远知作为早期上清茅山宗的宗师,在道教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生平历经梁、陈、隋、唐四朝,而始终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与四朝朝廷均保持着非常好的互动关系,为上清宗在唐宋数百年的鼎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远知出身于六朝名门世家琅琊王氏,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重要官职。据《王远知碑》记载,当时的僧人宝志曾对其父亲说:“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 王远知少聪敏,博综群书。在陈朝太建十四年,他被召请入重阳殿讲道,大为赞叹。 隋开皇十二年,他与隋炀帝杨广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

隋大业七年,他再次请教神仙之事,并在京师洛阳设立玉清玄坛以处之。他还秘密送符命给李渊,以宣告李唐当得天命,为唐朝建立后道教地位的提升打下了基础。在唐高祖李渊未起事时,他就已秘密支持他。 唐武德四年,他与房玄龄微服拜谒他。他的预言使得李世民信心大增,最终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与他大有关联。

太宗登基后,将视他为功臣,但他坚辞不受。他最终被授予玺书,让他归隐旧山,并允许置观,用表宿心。大唐贞观九年,他羽化而逝,享年一百二十六岁。 后来,被追赠太中大夫,并谥曰升真先生,然后又被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并改谥曰升玄先生。

我们知道,在南朝梁武帝实行举国信佛的政策期间,对于道教来说是极端危险的情况。但是,由于陶弘景无奈之下亲受佛戒,使得道教能够延续下来。而且,由于周旋于三朝之间,不断获得信任和重视,最终使得 道教能够在大唐被定为国教,并在其后的数百年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可以说,这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