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前的道家人物弘道兴唐王法主

高明见,王远知(公元509年—635年),又名远智,字广德,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师从陶弘景祖师,上清茅山宗第十代宗师,谥曰升真先生,后改升玄先生。时人尊称其为“王法主”。王远知作为早期上清茅山宗的宗师在道教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生平历经梁、陈、隋、唐四朝,而始终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与四朝朝廷均保持着非常好的互动关系,为上清宗在唐宋数百年的鼎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远知出身于六朝名门世家琅琊王氏,其祖父王景贤是梁朝的江州刺史,其父亲王昙选则担任陈朝的扬州刺史。其母丁氏亦宦门之后,梁朝驾部郎中丁超之女。当时僧人宝志曾跟随父亲说:“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 王远知少聪敏,博综群书。年十五前往茅山师事于山中宰相贞白先生陶弘景,并得授三洞经法。

陈宣帝闻其大名召请入重阳殿讲道,大为赞叹。而隋炀帝杨广与他建立了密切关系。在隋开皇十二年,他以异象惊惧杨广,但后来在玉清玄坛被请教神仙之事。此后他送符命给李渊预言李唐当得天命,为唐初地位提升打下基础。

在唐武德四年,当秦王李世民平灭敌国与房玄龄微服拜谒时,被视为功臣而欲加重位,但他坚辞不受,最终太宗皇帝降玺书置观,以表宿心。大唐贞观九年羽化去世,一百二十六岁。追赠太中大夫谥曰升真先生,在武则天时代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又改谥曰升玄先生。最后,在天宝年间,他再传遗像于影堂,以示旌表。

我们知道南梁实行举国信佛政策,对道教造成极大的危机。但通过他的努力和周旋于三朝之间,最终获得了唐政权的信任和重视,为道教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对道教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无疑是显著的,是一位伟大的老子之前的道家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