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修路的岁月久远,道士们辛勤不懈。路畔人流络绎不绝,香客云集。《道德经》中那句“朝闻道,夕死可矣?”仿佛在呼唤着每一个走过这条路的人。在山间回荡的是真诚的诵经声,与之交织的是三清祖师前传唱的赞词,那是对太平盛世最深切的向往。
银杏树下,一群小道士求教于老者,却遭到了严厉的训斥。在他们眼中,这些年轻人的身影与心灵,是为了让万物和谐共处而努力。但就在一夜之间,银杏叶落尽,只留下枯黄色的遗迹,一种预示着改变即将来临的声音响起。一声炮响震耳欲聋,让道路变得坑洼不平,那是一种战争带来的痕迹——日本人来了。
他们以礼相待,为山上送去粮食,并向天尊忏悔自己的罪行。而那些被强行搬走的藏书,以及翻译官频繁警告的事实,却透露出事情并不如表面那么简单。时间一分为二,他们似乎找到了和解,但香客依然稀少。这一次,他们发现原因竟是被屠城了。
法事未能举行,一众道士心惊胆战,而香烛却成了难寻之物。又过了一段日子,一群身穿灰布军装的人员沿途爬山,他们请求老道士收留伤员。那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沉默良久,然后带两个随从下山去了。
月光无存,但他们并非害怕,因为迎面吹来的风大得就像要把他们吹回山上一般。拉车马儿今晚尤其不听话,不愿意向山下走。而道路两旁杂草逆生,让人感受到一种逆境中的坚韧。那片浮华、明亮灯火,更激发了两个年轻人的愤怒与质疑:“这是去寻日本人的路,对吗?”
老道士沉默,他知道自己做出了选择。他赶着车,在道路上疾驰飞奔,直到第二天,大殿前院子里充满了伤员。大殿前的老道士长跪三清像前,他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他意识到,即便拥有千年的宫观法脉传承,无上的道统,也无法抵挡内心的一丝凡念、一点贪求——那是一种先国后土的心态,是愿民族解放的心愿。“登真?下辈子吧。”
说罢,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大殿。不久,日本人找上了来,而他放下拂尘,没有退缩一步。当最后一批伤员沿着新修的小径下山时,那里的三个小童抱着残存书籍,看着燃烧的大火,没有哭泣。“师兄,你们……”最小的一个问,“师父…死了吗?”
“不是啊,这是得 道羽化登真。”哽咽的小童回答。那场景,就像是光阴似箭般流转,上空只剩断壁残垣中的新芽,它象征着希望、生命和再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