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过,成为一名道士的生活是多么神秘而又充满吸引力?他们似乎总是那么威风凛凛,有着一种超脱尘世的自在。每当别人提到你是一位道士,他们总会肃然起敬,仿佛你拥有了一种无法企及的智慧和力量。
然而,如果我们将出家当道士仅仅作为目标来追求,那么这样的行为可能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模仿,缺乏真正的修行之意。《太霄琅书经》中说:“人行大道,号曰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这里明确指出了“士”的本质并不只是穿戴特定的服饰,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一致与顺应大自然的大法。
真正的修行并非需要一定要出家,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秉持这种态度,即以大法为准则,以修为途径,以成仙得道为终极目标。在学、行、修之间寻找平衡,最终达到与大法合一真实境界。
假如一个人真心向往于这条道路,并且能够静下心来进行深入的修习,又何必执着于出家呢?当然,这一切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大部分出家的人确实在寺庙或观内享有祖师爷留下的福荫,以及更多资源,但这需要先完成对家庭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己的修炼。
如果一个人独生子女,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小儿,全家的顶梁柱,他却突然抛弃一切跑去深山老林求仙,这样的举动不仅不切实际,而且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这时,他即使能得到某些灵性的启示,也很难免遭祖师爷责怪,因为他最应该帮助的人反而离了。
净明以忠孝立道,不就是要求我们保持正直诚恳的心吗?忠孝是维护社会伦理秩序,是扶植纲常。而为了达到仙境,我们首先必须从人间做起,让我们的行为和情感符合天地规律,使身心安宁,从而达到了长生的目的。
《神仙传·彭祖》里有一段话:“仙人虽然长生不死,但丝毫没有凡人的七情六欲,没有人间荣辱哀乐之情,就好似鸟雀化为蛤,雉鸡变为蜃,都失去了它们的本来。而我,只是一个未能忘情之愚人,所以我并不愿成为仙人……”
因此,我们可以明白,无论食物、衣着、感情还是荣禄,对于一个想要修炼的人来说,它们都不应当成为障碍。但是,如果过分放纵自己,不调整对享受和生命质量之间关系,就违背了天地的大法。如果能按照天地规律生活,就可以长存下去。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你的例子不是养生吗?跟 修行有什么关系?”其实,“欲修大道先养身心”,把身心放在第一位。你若还没开始真正学习,还没领悟到什么叫做真实的话,那就像是在空谈,你不能期待得到什么结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用正确方式理解这些知识点。
还有很多朋友可能仍然迷惑,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的修炼路程。“德”是什么意思呢?
“德”就是指那些遵循宇宙规律的人品格表现形式,是跟随宇宙运动的一个体现。要想走上正确道路,要从积累善良开始,将恶念除掉,把自己变得更加善良和正直。这才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一步,即通过忏悔中的觉悟与前进中的感恩实现自我提升,让内心纯净无暇,同时让外界看到你的美丽形象,从而走向更高层次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共鸣。此刻,每个人都应该回归最初纯真的状态,与宇宙相融合,而不是被世俗所污染。当人们能够保持这样一种清澈无垢的心灵,便可称得上已经接近了那个超越时间空间边界的地方——永恒存在的地方。那份清澈无垢的心,就是所谓的心灵上的宝贵财富——本我的光芒,在此刻闪耀出来,为世界增添了一份温暖,一份希望。一切皆源于此——爱,是人类永恒存在的情感基石;尊重,是人类文明发展所需不可或缺的情感素材;同理,是人类互助合作共同繁衍后代所需的情感支持;信任,则是我国民族精神强盛来源之一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我国人民具备这些品质,因此,我相信未来属于中国。我坚信,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挑战,我都将以坚定的信念迎接前方,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一往无前,我们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