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路,历经沧桑。山上道士们修筑了很久的年月。行人纷至沓来,这里成了香客云集之地。朝闻道,夕死可矣?山间回荡着真实韵律,诵经声悠扬,让人沉醉不已。三清祖师前,一阵阵赞词,如诉说着太平盛世的美好时光。银杏树枝繁叶茂,树影摇曳,为这道观再添一份灵气。
“师父,我们能羽化登真吗?”小道士问。在他的身后,是老道士慈祥的话语:“去去,不用跟谁学!”然而,小心翼翼的目光,却在等待答案。
他们是守护者,以身许命,为山下百姓祈福。他心存善念,供养三宝,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一夜之间,银杏树叶落尽,无意中显得有些荒凉。一声炮响,让道路变得坑洼不平。那是日本人的脚步,他们带来了粮食,并向天尊忏悔自己的过错。而那个摸摸小头颅、表示喜欢的小军官,也让这个孩子感到惊喜和不安。
然而,那些被强行搬走的藏书,以及翻译官多次警告的严肃表情,都说明事情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这段日子里,没有香客上山,而原以为道路崎岖,便再度修整,只见没有香客而已。但事实却是,被屠城了法事做地,一众道士心惊胆战,没有买到的香烛,更让他们焦虑。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群身穿灰布军装的人沿路上山,他们请求德高望重的老道士收留伤员。在老者的沉默之后,他带着两个伤员下山去了,那个夜晚风大马儿不听话,但他们并不畏惧,而那片漆黑中,有一种力量在推动他们向前走去——可能是一种希望,或是一种宿命?
月光全无,只剩下星辰闪烁,那两个人突然愤怒质疑:“这是去寻找日本人的路,对吧?”老道士沉默了,然后赶着车疾驰飞奔,在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坚定与决绝第二天,大殿前的院子里铺满了伤员。大殿内外静谧,只有一位长跪于三清像前,他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对还是错?
千年的宫观传承,无上的道统,最终抵不过他心中的一个念头——先国后 道的一丝贪求、一点渴望。他低声自语:“登真?下辈子吧。”然后转身离开大殿,没有回头,就像是在询问,又像是回答自己一样。不知何时,他放弃了拂尘面对严刑拷打,他和同伴们没有退缩一步,他们誓要与祖师大殿共生死,即使没有那些银杏林,也有那些故事留下来。
最后,当日本人发现所有伤员已经安全送往下去时,他们看到的是三个小孩抱着残余书籍,看着消失在烟雾中的火焰,用奶音问:“师兄、师父……”最大的那个哽咽地说出了一句简单的话: “不是死啦,这就是得 道、羽化登真的意思。”而就在这刻,那座断壁残垣里的新芽开始抽出,它象征着生命永续,不论岁月如何变迁,都将继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