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海翻涌千古译文之舟载我自由

何谓皈依?为何皈依?三皈依:道宝、经宝、师宝。道非经不传,经非师不明。

王常月真人在《龙门心法》一书中,告诚我们:“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此三皈依是渡人入道上升之路,入德之门。若非真师垂慈开示,安能顿悟大乘正宗,加以虚无妙道?

所以未明道先皈依经,而未能明经更先皈依师,这便是“如今大众以三皈为泛常”所忽视的端的为何而来。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层意思,我们才能明白,“真三宝者:意使念无生灭,则道可得而明;心使机无障碍,则經可得而悟;身,使眼耳鼻舌手足,无妄动行,以至于躬行苦行,其果然也。”

有谁能感动此等真性情,为自己身体心意自立为“真三寶”,方能感动師慰傳經授法。闵智亭曾言:“身不归于師寶,则偏邪難正。不正則失中,我失中則慧光無出。”定力不能固守戒行不能嚴謹,即神凝氣聚精運意誠心明身修矣。

因此,在闵智亭的一九八六年元月於北京白云观所著草篇,并於一九九零年三月修改後,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身若不归于師寶,便是偏邪难正。而那偏邪又如何可能达成正确呢?如果错过了这个中心,那么慧光就不会再发芽。这就是为什么定力坚持不了戒律严格,没有办法让精神集中起来,没有办法运用精气,没有办法做到诚实没有办法让心灵清晰,没有办法修炼身体啊!”

这里面隐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本末倒置”的批判。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把结果与方法相混淆,把目的与手段相反。但实际上,这种错误的态度会导致我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它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王常月在他的《龙门心法》中提醒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就必须从根本做起,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学习和应用,那么即使你掌握了一些知识,也很难形成系统性的理解,更别提深刻地融会贯通了。

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符合这样的原则,是不是存在一些本末倒置的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也许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调整一下时间管理,比如改善一下思维习惯,比如增强一点耐性和毅力等等,都是一种逐步积累效益的心理状态。

总结来说,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而不是只追求短期内的一时半刻的小利益或外表上的成功。这需要的是一种全面的教育,以及对个人自身不断提升的承诺。这也是为什么他提出要重视“三个珍贵”,即智慧、勇敢以及仁爱,这些品质将帮助人们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能够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出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