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们虽默非淡泊明志欲望消退方见刚毅误解勿深天然道观引领你了解真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这些说法通常基于对他们生活的误解。许多人一到道观,就发现道长们不怎么热情,也不太爱说话,甚至连提问时也只是简单几句带过。人们可能会以为这些道长们都清高,不食人间烟火,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

为了澄清这一点,本文将根据笔者自己的学修经验,简单粗浅地叙述如下:

一、道长不善言谈?错了,他们并不“冷”,他的热心肠你可能还有机会遇到。有些人总是面无表情,即使偶尔挤出笑容,也算是应付而已。这与道长不爱说话有相似之处。“冷面人”并非不会笑,而是一般淡漠,只有利益相关时才露笑容。同样,如果善信福主不断提出问题,如:“没有师承就不能做法事,那么发明道教的人的是谁传授的?”或“我觉得某某天师的话不对,应该这样理解”,这些问题往往无法得到直接回答,因为有些话只适合智慧的人听,有些话则适合一般善信福主,而对于一些“中二”和“杠精”的话题,不回复就是一种态度。

对于无法言说的东西,只能保持沉默,因此久之就有了“清高”一说。这其实是一种贬低修行人的泄愤之词,其理由不足以多加解释。如果过多解释,就会失去无为的宗旨,变成有为状态,这在修行中是大忌。

二、遵守口戒律条。你可能不知道,说得越多,就越容易犯戒。戒律即规范修行人行为举止,并得到绝大多数同行人承认而遵循的一种要求。在汉代袁康《越绝书·内经九术》中,“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表明了慎言的重要性。在《老君说五戒》、《老君戒经》和《初真戒》等经典中,都对说话进行了规范和训诫,比如《初真戒》中的十恶等。

三、怕言多失,因果责重大每个人不是万事通,所以,对于自己掌握不了的事物,道长一般都不涉及。而且,对于有损道教及祖师爷的话题,以及社会和个人议题也不参与讨论。如果交流时失口,说出激动之言,将导致因果责任,使得对方受到损害,从而给自己带来负面后果,因此明哲保身的方式就是少说话,更符合太上《道德经》的精神——"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了解以上三个原因,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 道长们不会多说话,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对他们的看法最后祝愿天下的善信福主都能得闻正道,与世安居。慈悲,无量生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