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与著名道士葛洪结为夫妻。作为中国古代四位女名医之一,她不仅精通灸法,而且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她的父亲鲍靓是一位道士兼官员,以其修身养性和学术造诣而闻名。在他的影响下,鲍姑自幼对道教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丈夫葛洪的支持下,鲍姑继续深造炼丹术,并且以艾线治疗赘瘤、赘疣等疾病。她因疗效显著,被人们尊称为“鲍仙姑”。随后,她继承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并通过自己的钻研,使其更加精湛。
鮑姑的一生主要在广东度过,她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南海县、番禺县、广州市、惠州市、惠阳县和博罗县等地。她的医术尤以治愈赘瘤与赘疣而著称,每次使用红脚艾进行灸治,一炷即能消除。此外,还有诗赞颂她:“越井岗头云作岭,枣花帘子隔嶙峋。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
鮑姑虽然没有留下书籍,但她的经验可能渗入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该书中有许多针灸方,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灸法。这表明鮑姑在医学上的贡献极为重要,而她制定的越岗山艾,更是被后人传颂至今,有人认为它具有神奇之效。
鮑姑的事迹也被记载在《太平广记》、《羊城古钞》等书籍中,其中有一则故事说鮑姑化为乞食老妪,在路上打破酒瓮,无钱赔偿时,被崔炜怜悯并替她偿还,这段经历反映了鮑仙子的善良和智慧。此外,还有一首诗形容了人们寻求鮑仙人的越岗山艾的情景:
“越井岗头云作邻,
枣花帘子隔嶙岣,
乃翁白石空餐尽,
夫婿丹砂不疗贫,
蹩躃莫酬古酒客,
龙钟谁济宿瘤人。
我来乞取三年艾,
一灼应回万古春。”
总之,鮑具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医学家,不仅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也因为她对医疗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其智慧与慈悲心态,被后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