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必须再思考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无为而治到无为而有为的转变,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深意?
在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过程中,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这些认识如果不予以澄清,就有可能影响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深入进行。
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宗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仔细想想,我认为此话不准确、不科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当今现实社会的实际。众所周知,当今是一个信仰多元化的时代。由于立场、世界观、方不同,对同样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宗教研究也是如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从这些各不相同、各有千秋的观点中,梳理出对于宗教问题的正确认识,梳理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大厦。在我国,无疑,马克仕学是指导思想。但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地学习、批判地继承历史上以及国内外一切学者的宗教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仕学大厦。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宗教时就必须批判有神论,宣传无神论”。我认为,这是不必要和错误的一种做法。我们作为学者,不应该强行将二者拉到一起,而应该按照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与信仰者交朋友,加深理解,用我们的知识反映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利于贯彻落实党关于民族事务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这才是我们工作的心路历程与最终目标。
在进行这项重要工作时,我们应树立大局意识与忧患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社会矛盾凸显期。而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我们更应关注如何引导各种信仰走向合适之道,使其成为推动国家稳定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我们还应当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张,全力以赴参与至“团结合作”、“相互尊重”的基础建设,并通过自己的理论创新,让人们更加明确:不是所有对待科学的人都必然是“无神论者”,而且,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更需要的是开放心态与包容精神。
最后,要明确指出过去翻译经典作家言论存在许多误译误读误解的问题,但经过真理标准大讨论及广泛理论工作者共同努力,现在已经得到纠正。在今天,我们重新探索这一领域,就应该揭示那些错误之处,为新一代提供更清晰的地图。在处理各种信仰自由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哪些信仰正在发展,他们是否正常,以及它们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如果它们没有超越允许范围,那么它就是正常可接受的事情,不应干预。这是一个多元化信仰年代,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只要他们遵守法律规定就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信念。这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份责任,是每个人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结来说,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体系,同时坚持客观看待事物,不被偏见所束缚。当我们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对不同的文化与信仰之间关系分析时,将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包容性的环境,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内心的声音来决定自己的道路,这才是我国长远发展计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起一种文明交流互鉴共存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