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智慧:庄子与魏晋士人的淡泊生活哲学
在儒家的眼中,锦衣玉食是士君子的标志,但道家则有所不同。庄子以其“宁为小人作奴婢,不为大丈夫作客”之言,展现了对富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这种淡泊的态度正是道家的风范。
到了魏晋时期,这种思想风格变得流行起来。在那个时代,士人们不仅空谈老庄,还将其作为名士风度的一部分。其中,“竹林七贤”因其放浪形骸、避难于酒乡而闻名。这群人虽然才华横溢,却难以改变五胡乱华或阻止宗室之争,只能悲叹、恐惧,并最终选择逃避。
王戎虽位居三公,但他不能做到始终清廉。当初,他父亲去世后赠钱百万,他却拒绝接受,从而显得清高。但后来,他被贿赂十丈细布,而他的回信感谢了那位刘肇,为司隶校尉刘毅开脱。他虽然没有直接接受贿款,却因为涉嫌受贿而失去了清议的尊重。
王戎性简要,不修仪表,与时浮沉,没有匡救天下大事。他把政务委托给僚属自己轻松游逛,被认为台辅之望不重。《世说新语》记载他俭啬的事迹,有四条关于他的故事。而《晋书》称他性好利,加置园田水碓,使富甲京城。他曾私自修建园宅,在荆州刺史任上被免官,后赎回。此外,他还经常与夫人计算财产,不辍,同时又吝啬至极。
尽管王戎时代的士人很难保持清廉,因为他们必须饮酒和服药,那些由五种矿石制成的“五石散”,费时费力且费用巨大,其来源往往非清白之举。然而,也有人像周镇那样,即使在混浊世界中也能保持纯洁,如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就算减半只有一匹也不收取,最终只有二丈布方才接纳。
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尽管魏晋士人们迷失了本心,他们追求超凡脱俗但同时又汲汲于富贵,最终只能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永远无法真正超脱。这也反映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即便是那些有识见的人们,也很难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