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看来,士君子应以富贵为标志,而道家则有所不同。庄子拒绝楚王的礼聘,以“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表达了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之心。这种态度体现了道家的简朴生活方式。
魏晋时期,士人追求老庄思想,空谈名士风度,但他们无法改变五胡乱华或阻止宗室争斗,只能放浪形骸避难。在官场上,“竹林七贤”中的王戎位列三公,却因贪婪和吝啬被清议所鄙视。他虽不接受贿赂,但写信感谢,引发猜疑;虽然晋武帝开脱他,但他的行为仍然遭到批评。
俭啬是王戎的一大特点,《世说新语》记载了九条关于他的俭啬事迹,其中四条涉及他个人财产的管理。《晋书》指出,他性好利积累大量资产,即使私下修建园宅也被免官。然而,他也极端吝啬,如钻李子的果核、借钱给女儿等举动。
尽管如此,有人认为王戎避祸于乱世是一种明智之举。但无论如何评价这时代的士人,他们往往难以保持清廉,因为名士风度需要奢侈品如五石散,以及昂贵的娱乐活动。而当时社会普遍奢侈,所以大家都只能跟随潮流,不得不这样做。
然而,也有人能够保持清廉,如周镇在暴雨中只用一匹布遮身,被称赞为“胡威之清”,即被重用;韩豫章遗送绢百匹,不受,他最终只愿意接受二丈布,以示对朋友义薄云天。在这种环境中,那些真正维护本性的个体,比起浮华与荒唐,更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