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信仰在宋代就已有所萌芽,到了明朝时期,这种信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泰山神祀典进行了整顿,罢免了泰山神“东岳天齐仁圣大帝”的封号,这一政策无意中为民间崇奉碧霞元君提供了机遇。随着时间的推移,碧霞元君不仅成为了泰山主神之一,而且她的职司也从最初的主管生育之神扩展到功能涵盖面十分广阔。
明代中期的嘉靖、万历年间,是碧霞元君信仰达到高峰的时候。在这一时期,不仅官方祭祀活动仍然维持,但更重要的是民间进香活动空前繁荣。这一盛况一直持续到清代康熙、乾隆时代,再延续至光绪、宣统年份,形成了一条长达500余年的历史流脉。
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学者罗香林先生对碧霞元君信仰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将碧霞元君的来历归结为“民间凡女得道说”,这一观点至今仍被后世专家学者所认可。在他的论文《碧霞元君》中,他详细考证了四种关于 碧霞元君身世说的不同版本,并最终确认其为“民间凡女得道说”。
除了官方文书记载外,还有一些地方文献和传说也记录下了关于泰山玉女或是碧霞元君的一些故事,如《岱史》、《风俗通义》等,其中提到玉女与生育儿女之间的联系,以及她如何庇佑众生和人间善恶。这些资料虽然多源于古籍,但对于理解现代人们对这位神灵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在文化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从宋真宗修复玉女祠开始,经过宋末至明初期间由东岳大帝分庭抗礼,再到洪武三年正式承认作为主要祭祀对象,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历史上,对于泰山及其守护者的敬拜活动经历了一系列变迁,最终形成今日我们所见到的规模宏大的节日庆典。而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官方祭祀仪式上,也反映在民间百姓心目中的信仰实践和文化影响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