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在他的名篇《逍遥游》中留下了“逍遥”这个概念,提出了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数千年人无数人试图去达到这样的人生,却奈何悟不透,“逍遥”二字,究竟作何解。其实,在庄子的论述中,有这样3个关于“树”的故事,便道出了人生最高的智慧。
第一棵树:大而无用,不碍逍遥
惠子是庄子的好朋友,两人经常就各种问题进行争论。有一次,惠子指着一棵大树对庄子说,“你看这棵大树,它的树干上布满了疙瘩,不可用为绳墨取直;它的树干弯弯曲曲,不可拿来做用于测量的尺;虽然生长在路边,也不会有木匠多看它一眼。你的话就像这棵大树一样,大又没有用,大家都会嫌弃的。”庄子微微一笑,对答道:“这颗大树为什么要担心自己没有用处,把它栽在旷野里,让它悠然自得地吹风,不用担心遭到刀斧砍伐,也不用想着自己的未来命运。虽然没有是没用处,但是也没有什么困苦啊!”
第二棵树:无用之用,终其天年。
一个木匠路过了一座土地庙,其旁种着一颗大栎树,看起来很奇特。但木匠看都没看,就转身走开。徒弟不解,就问木匠为什么。木匠回答说:“那是一棵什么都不能用的 栎,而拿它做船,那么船就会沉;拿它做棺材,那么棺材很快就会腐烂;拿它建房,那么房子供虫蛀食。”结果到了晚上,这个木匠又梦见了那颗 栎 树,它对他说,“那些能有重大作用的大物,因为自己能成材才被砍伐,所以世间事物都是这样,我就是为了保全自己,所以让自己成为毫不可用的。我若是真的有所作为,又怎么还能延年益寿活到现在呢?”
第三棵樹:不材之樹,以此觀神
南伯子綦在商丘遊玩,看見了一顆奇異的大樹,上千輛四匹馬拉的大車都可以停放在樹荫下休息。他說:“這是什么樹?一定是特異の材料!”抬頭观看這顆巨大的松柏,但枝條彎彎曲曲,用來當柱梁是不夠勁固;俯視主幹,但根部直至表皮都開著口,用來製作墓椁也不適合;伸舌舔著葉片,即使輕輕碰觸也會傷口溃烂;鼻聞氣味,即使遠遠聞起來也會醉倒,這樣連續三日三夜都不醒過來。他說:“這果然是一株毫無用的植物,因為如此,它才能長得這麼高。不成材的人,就是如同這種無法使用但又獨立存在的一般。”
这些简单的小故事,便道出了人生的最高智慧,即“逍遘”,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庄子的思想深邃和睿智。这三个关于“tree”的故事,是如何通过它们各自独特的情节和寓意,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因此给自己增添了许多枷锁和劳累。如果能够明白这种平凡人的价值,并且将得到当作奖励,将失去视为磨练,那么我们的心灵将会更加自由,而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从容。
这样的理解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提醒我们不要过分追求个人成功或社会认可,而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并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挑战。这就是精神上完全超脱出来的人,他们并不是因为能力强或知识广泛,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实现最大的效益,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因此,让我们学习从这些古代智者那里汲取营养,从他们讲述中的小小情节中找到答案,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更值得尊敬。此外,这些传统智慧也是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个补充,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更健康、更理性的世界观,从而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只要有一颗开放的心,我们就能够发现这些古老智慧中的普遍真理,以及它们怎样指导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生活状态。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些简单却富含哲学意味的小故事——即便是在这个快速变化时代,这些古老传统还是值得我們继续探讨和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