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桑楚之道,犹如南华真经注疏之二十五章,探讨无为与无不为的辩证。老聪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聪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妾皆弃仁智而接事君子也。持肿鞅掌,淳朴自得,与自然和谐,不求名利。三岁一闰,天道小成,便是其圣人乎?然而畏垒百姓竟欲尊贤授能,而非以自然为本。
庚桑子曰:“何异於予?春气发而百草生,秋实成而万宝备。我乃顺应自然,无意于功业。”他认为巨兽不厌高深,如同乌鱼不厌深远,全身远害,这就是他的生活哲学。而二子尧舜,又如何足以称扬呢?他们的教导,是不是像凿破好垣墙,用来种植蓬蒿?
简发栉数米炊,不足济世。但举贤相轧任知相盗,则民间生乱。他说:“吾语汝,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问,其末存千世之后。”唐虞揖让风会成篡逆乱,他担心自己的年纪已长,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
庚桑子对南荣说:“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如果三年虚静,便可以及此言。”他强调要保持原有的本性,不追逐外物,只需守分养生,就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南荣则提出疑问:目与形、耳与形、心与形,他们虽然外表相同,但所能理解的却不同。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无法区分这些不同的层次,那么如何能够真正理解到达内心的真理?
最后庚桑子回答说:“辞尽矣”,即已经讲完了,他用鲁鸡伏鹄卵作为比喻,说即便是最简单的生物,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人类却往往过于复杂和纠结。这正如奔蜂不能化藿蠋(大青虫),越鸡不能伏鹄卵(鸟蛋)一样,我们应该学习自然界中的简单规律,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