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其丰富想象、精彩特效和高频笑点,还被触动了心灵的深处。电影中的“魔童哪吒”以“别样”的演绎回扣原著的经典情节,展现了一部充满道家韵味的影片。
从施下“天劫咒”的元始天尊到吃酒贪杯的太乙真人,从丹书黄纸写就的“傀儡符”“换命符”到解锁乾坤圈的咒语“急急如律令”,以及那句响亮的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些都蕴含着浓浓的道教文化。
熟悉道教文化的人都知道,“我命由我不由天”是抗争命运的一种名言。在《老子西升经》、《抱朴子·内篇》、《悟真篇》和《真气还元铭》等文本中,这个概念有多次提及,它强调的是个人自主,不依赖于外部力量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电影中的小哪吒说:“去你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这个表述引发我们思考,无论是善还是恶,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体之两面。“大直若屈,大白若辱”,我们的固执的是非善恶判定,也许只是我们自己的成心与偏见。
影片中的敖丙代表着美好与正义,是“仙”。而小哪吒,则是化身为丑陋与破坏力的化身,是“魔”。这样的设定让人联想到老子的《道德经》,其中提倡的是一种超越绝对判断,接受事物复杂性质的一种哲学态度。
善与恶既不是绝对存在,也离不开彼此。如同敖丙和小哪吒,他们之间并没有简单地区分为好或坏,而是在不同的时刻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陈塘关之战中,敖丙扮演了一个必须杀人的角色的悲剧人物,而小哪吒则选择拯救那些将他当作妖怪的人民。这场战争最终揭示出每个人都拥有选择成为谁,以及如何看待自己身份的问题。
这也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是一个关于内在完整性的问题,每个人都是复杂且具有多重面向的人类,因此也可以做出各种选择,最终决定自己是否真正地掌控了自己的生命。这一点,在电影中通过敖丙和小哪吔两个角色的发展得到了展示,他们最终通过勇敢地面对自我,改写了他们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