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王冬龄在北京举办了一次名为《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的个人展览,这次展览规模空前,吸引了众多书法界的知名人士和文化大腕,他们纷纷前往祝贺。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等机构的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贺词。在致辞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赞扬了王冬龄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他认为王冬龄不仅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拓宽了我们对书法的理解,而且还将其与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紧密相连。
王冬龄此次展览以“道象”为主题,其作品融合了《易经》、《道德经》的经典内容,但他没有采用传统的楷書或隸書体式,而是以一种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方式来呈现。范迪安院长的话语体现出了三层含义:首先,是对王冬龄在书坛的地位认可;其次,是对他如何通过自己的创作捕捉时代精神并发展书法本体;再者,他用这种形式表达自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意。
《道德经》作为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文化和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它作为书法内容,无疑是一种精心挑选,因为这两者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但从实用性和传播角度考虑,当时人们看到这些不常见的手写作品可能感到困惑,因为他们难以识别其中文字,更无法进行有效地传播。如果说当年的老子也采取类似的方式去推广他的思想,那么很可能早已被忽略。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人们不熟悉的艺术形式来展示《道德经》的智慧呢?我们可以进一步听听其他专家的看法。中央美院院长许江指出:“他的双脚穿着红袜,在数百个字形的大字间跳跃,如同游历欧亚拉美众多艺坛圣殿。”这里强调的是他的作品中既有东方古典,也有西方艺术元素,即中西合璧。这也是网友们感到迷惑的一个原因,因为早在80年代末期,王冬龄就在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过交流,并且曾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这使得中西结合成为自然之事。
中国书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则评论说:“王冬龄先生探索草書空间问题,将根植于古代,同时赋予现代色彩,使他独树一帜,对开辟新视角于当代画面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他的手笔既立足于古代,又带有现代特点,是一种创新,为画坛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然而,不管专家们怎么评价,有些读者仍然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让他自己尝试阅读自己的作品”,或者重写一次,“这简直像小孩子涂鸦一样”,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对《道德经》文化的一种滥用。当代社会才出现这样的“断崖”。你觉得呢?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太一智慧图库官方账号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