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在河北省威县第什营乡芦头村,他诞生于一个贫苦的庄稼人家庭。他只念了两年半的书就辍学了。十几岁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他满腔愤怒,加入共青团,当上了抗日儿童的副团长,积极带领孩子们参加抗日斗争。
日寇疯狂围剿抗日武装时,孙家生活在危险的边缘。一次寒风凛冽的雪夜,他离家,一路躲避藏身,最终流落到山东东平县(今梁山县)。这段日子有诗为证:“日寇侵华丧天良,惯行烧杀抢三光,手挽祖母怀抱鸡,雪夜宿坟泪望乡。”
他走投无路,不得不叩开安山镇道观“七圣堂”的大门,从此成了一名全真龙门派道士。在这里,他想先填饱肚子,然后读些兵法战书,以苏秦张仪为榜样,为国效力,却没想到,这一叩却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种际遇。
孙明瑞从此迈上了成为一代道家大师的道路。在七圣堂的大门上,一幅气势恢宏的梅花吸引住了他,那是师爷臧永范遗作的一部分。他开始暗暗临摹师爷的手迹。师傅魏园屾见他如此痴迷,便打开封存多年的臧永范遗作,从中取出六幅梅花图赠送给他。
获得这隔世之宝后,不禁喜出望外,从此静心研读诸子圣贤书,将道家的坚定、忘我、空灵、超越精神运于笔端。他的画作,“千枝交错,万花从容”,气韵流畅,是狂放老道,也是风骨跃然纸上。这使得人们都称誉他的梅花是取天地之清气而来。
在七圣堂修行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云游四方,最终结识了张大千得意门生何海霞,并恳求她收自己为徒。她见其慧根深厚、态度诚恳,再加上20多年的痴迷习画,便收下了这位道家徒弟。当即赠送一幅山水画《华山图》作为见面礼。
为了打好基础,他们推荐他去西安美术学院进修。他得到了何海霞的大师真传,又得到了长安画派石鲁、罗铭、方济众、赵望去等名师指点,使他的画艺大进。在学画同时,他在西安八仙宫和终南山麓周至县楼观台居住,与自然相亲近,用自然造化来悟透艺术本质。
为了写梅,他在楼观台亲手种植了梅树千余株,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里与梅花融为一体。渐渐地,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重墨风格,其作品既有长安画派苍雄、大气也含有人文关怀和深邃哲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墨道人”这个雅号被公认,它不仅体现出了他的画风,还彰显出其身份。在云游四方时,无论是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还是中国美术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都展出了许多作品,并全部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或其他机构,让更多人品味到这种高尚的情操和纯粹的情感表达。
2007年10月,“救心工程”组织义卖80幅作品资助患病少年,这份慷慨让世界看到了一个高贵而平凡的人——墨道人的形象。而对于那些赞誉之言,只能淡然以对,因为真正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方式践行那份简单而伟大的生活原则:爱国爱教,就如同《清白传家》所述:“常行不殆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