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中国道教达到了巅峰,外丹学说盛行,但随之而来的是外丹的副作用日益显露。太宗之后,服用外丹导致死亡的案例频发。这促使司马承祯和吴筠等人大力倡导内丹学说,并批判了外丹的弊端,从而开创了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人,以其通晓经史、尤其擅长文辞著称。他虽未能通过进士试,但因高洁不俗,不随流俗,与同道心人隐居南阳倚帝山,后入嵩山深造。唐玄宗时期,他离开嵩山游历金陵、茅山及天台山,与名士交往,并以诗歌闻名。
玄宗征召他至京师待诏翰林期间,吴筠与皇帝讨论道法,对《道德经》五千言有独特见解。他对神仙事也持谨慎态度,将修为归结于长年累月积功修德,而非短时间内能成就。此间,他多次上奏预测国家将面临大乱,最终被迫返回嵩山。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他再次向玄宗上奏请求回茅山,被准许后不久,大乱发生玄宗逃蜀。江淮一带盗贼横行,而吴筠则东游会稽,与李白等诗人往来,以诗相酬和。在荒乱岁月中,他们享受了一段相对宁静的生活。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吴筠在越中去世,其友好商议给予“宗玄先生”之谥号。他留下多部著作,如《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及其他书籍,现在还有他的文集传世。
作为内丹思想的代表人物,吴筠强调守静去躁,即精气神三者要以宁静为本。他认为情欲是躁动的根源,如果能够恬淡无为,不悲不乐,便能使元气畅和,这是通往仙界不可或缺的一步。而持久以恒才能制止起动的情欲,最终达到泰然忘情,为长生久视打下基础。此外,他还主张神仙可学,并阐述了几种成仙的情况,但强调不能一概而论所有情况。